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今年开局南美白对虾行情为何“超乎想象”?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09日版次:10
  珠三角作为全国南美白对虾的重要的养殖区域,今年开局形势让从业者直呼“超出想象的”严峻,投苗量大幅萎缩,动保竞争白热化,价格战不断,虾价持续低迷,养殖户投苗积极性差。养虾从暴利产业变成高风险的微利产业,养殖户又该如何面对产业的变化?
白虾暴富神话破灭
  观察近三年来珠三角春节虾价,以40支/斤规格虾为例,2022年、2023年春节、清明两大节日虾价维持在27-28元/斤,2024年却仅有16-17元/斤,下跌11-12元/斤,跌幅约40%,可谓断崖式下跌。
  养虾产业从之前的高风险高利润变成高风险微利的产业,养殖周期短、一造冬棚赚大发的“暴富神话”就此破灭。
  受此影响,养殖户对2024年的虾价持悲观态度,纷纷转养其他品种。“今年生意非常惨淡。”珠海一名虾苗场老板告诉笔者,今年珠三角地区整体投苗数量少了30%,局部地方甚至减少50%。
  据了解,今年3月份就出现过一次堵苗。由于春节期间虾价低,不少养殖户尽管虾达到30-40支/斤,仍然选择存塘继续把虾养下去,一方面希望年后价格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则通过产量、规格来提高效益,这导致了3月份大量虾存塘,投苗的需求大幅减少。此外,3月份寒潮导致水温下降,养殖户推迟放苗。
  清明后,养殖户的投苗积极性仍然很差,有养殖户选择晒塘,有的则从精养南美白对虾变成混养,有的则转养罗氏沼虾、班节对虾、泥鳅、开鱼花等等。
  鉴于市场的萎缩,珠三角的标粗场转型销售罗氏沼虾或者班节对虾,部分标粗场甚至考虑停产。有的标粗场则在春节停产后,至今仍没复产。可见,南美白对虾虾苗行业迎来急剧的市场萎缩,苗企面临着空前的困难。
土池产量两极分化
  在对虾微利的形势下,不同养殖户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也倒逼一批养殖户提升密度,挑战大规格、高产,土池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两极分化越来越大。
  第一种,破罐子破摔型。他们选择便宜的苗种,少动保粗放型或者混养的养殖模式。这部分养殖户已经把养虾当成副业,能省则省,到年中能赚就赚点,不赚钱也不希望亏太多,养虾的同时还兼着做其他的工作。
  第二种,以低成本运营熬过困难期。他们把一部分面积作为蓄水池,其他池塘则以低密度、养大虾、养快虾模式进行过度。一方面,降低投入成本,另一方面,降低密度也降低病害爆发的几率。养完这造,再把精力投入到年底的冬棚虾养殖。
  第三种,升级土池的硬件设施,向高产要效益。这批养殖户在2022年尝到自动投料机模式的甜头,通过对虾自动投料机、底部纳米气盘增氧、纯氧以及在线溶氧监测、增氧机控制器、变频增氧机等智能化硬件装备的升级,亩产量从1000多斤提升到2000-3000斤,一方面是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自动投料机的科学投喂,降低料比,实现降本增效。
  如中山一规模养殖场老板,因为春节期间虾价很差,他边养边等价格,最后把虾从30-40支/斤养到20多支/斤,高峰期存塘20多万斤。
塘租回归理想区间
  产业不景气,塘租价格是最直接的反应。2023年下半年开始,塘租就开始回回落,从之前动不动就8000-10000元/亩下降到3000-5000元/亩。
  动保市场的萎缩也加剧的市场的内卷。每个企业卷的方式不一样,有企业通过升级配方、加量不加价的方式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维持自身品牌在行业当中的一个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有的则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养殖户。
  “今年周边的经销商动不动就促销,买一送一。有的厂家直接到塘口开发客户。”江门的一名经销商也感受到市场萎缩以后,同行、厂家内卷带来的压力。年初他预想过今年不好做,但没想到会这么难。有一些效果好的产品,因为成本比较高,能接受的客户还是比较少。有经销商表示,促销也并没能提高销量,萎缩是大环境导致的。
  “今年是近10年来,江门市场第一次出现销量的萎缩,下降幅度将近80%。”某动保的销售员表示江门市场的动保尽管竞争很激烈,但自从他开发了江门市场以后,第一个月的销量就突破10万元,而且销量一直都在增长,以前说艰难,只是增长速度放缓,销量依然在增长。今年目前这样的形势,也倒逼着他们要想办法来弥补销量。
  不过,养殖户要擦亮眼睛,鉴别产品质量的好坏,不要盲目追求低价,造成鱼虾出问题,反而得不偿失。 
 □特约撰稿人 彭日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