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3版: 重点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2000余名听障儿童的“伍妈妈”
康复师伍雪玲坚守20年铺就“新声”之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14日
版次:
03
为了救治亲女儿,伍雪玲成长为康复训练业内专家。
南方农村报记者 唐瑞谦
“妈妈帮我刷牙,妈妈给我画画,伍妈妈教我学说话。”在一堂正音课上,4岁的嘟嘟正在学用妈妈造句。一句“伍妈妈教我学说话”让伍雪玲乐开了花。伍雪玲笑着说:“很多孩子的第一句‘妈妈’,就是在我们这里学会的。他们也都会叫我‘伍妈妈’。”
伍雪玲的女儿卢瑾晴在1岁时被确诊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为了让自己孩子早日开口说话,伍雪玲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从不知道什么是听障的“小白”成长为康复训练业内专家,并于2004年在深圳市罗湖区成立了晴晴言语康复中心,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成为了许多城乡听障儿童的“伍妈妈”。凭着一份同理心,伍雪玲带领团队康复听力障碍等特殊儿童2000余名,其中,乡村儿童将近540人,省外乡村儿童将近260人,累计为特殊儿童筹集善款350多万元、各类物资10000余件。
初衷:为了女儿一声“妈妈”
“拿到晴晴的确诊书后,我两眼一黑,直接晕倒在了医院。”当意识到每晚自己给女儿唱的摇篮曲,女儿根本听不到,22岁的伍雪玲情绪“决堤”。
“脑子里已经把晴晴的一生都想完了。听不到又不会说,以后她该怎么生活,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每想到这里,伍雪玲便“不甘心”。不甘心自己的女儿就这样在无声的世界里过一辈子,伍雪玲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难,都要让女儿开口说话,走进“有声世界”。
伍雪玲开始寻找治疗女儿听力问题的方法,背着女儿一家一家医院咨询,四处求医。“整个广东的大医院基本上都跑遍了。”在一位医生的介绍下,伍雪玲了解到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女儿恢复听力,言语康复训练能让女儿开口说话。
晴晴不到两岁时,伍雪玲带她来到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一起学习言语康复。“晴晴上课,我也上课。我正好碰上早干中心开设的第一期‘家长学校’,学了不少言语康复方面的专业知识。”期间,在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和香港港安医院慈善基金儿童听觉基金的帮助下,晴晴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开机的时候,晴晴哇的一下就哭了,当时我看着她哭,我也哭了。我知道她能听到声音了。”
从音到字,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子,晴晴取得的每一个突破,都令伍雪晴欣慰不已。“她的第一声‘妈妈’就是在家里喊的,我当时兴奋得大叫!”
坚守:为了孩子“说话权利”
一年后,晴晴已经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进行沟通交流。晴晴的成功康复,让一起做康复治疗的孩子家长们看到了希望。“当时有个小孩的妈妈就找到我,让我用教晴晴的方式教她的孩子。放了一千块钱在桌上,就走了。”伍雪玲回忆道。
就这样,伍雪玲家逐渐变成了家庭式托育园,8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堆满了教具和绘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母亲带着小孩找上门,他们有从省外城市慕名而来,有从山区乡村连夜赶来,都有着同一个的目标——让伍雪玲教自己的孩子“开口说话”。
“看着那些家长的眼睛,再看到那些小孩,比晴晴都大了,却还没能开口说话,我怎么都没办法狠得下心拒绝。”于是,她决定将这份事业做得更大、更专业。2004年,伍雪玲成立了晴晴言语康复中心,为更多的听障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
伍雪玲的康复训练中心是非盈利性的,仅收取孩子的生活费、教学材料费、分摊的房租和聘请教师的费用。“人工耳蜗很贵,便宜的都要二十几万,这对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能让更多听障孩子能听、会说,伍雪玲开始向外界寻求帮助,主动联系各类公益组织、慈善基金会,为孩子们筹集善款。
“我先从身边人入手,叫我的朋友们每人‘认领’一个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负责他们每个月的康复费。”同时,伍雪玲也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听障儿童群体。
但善意有时换来的并非也是善意,过程中也有部分家长和爱心人士表示质疑,让伍雪玲一度想过放弃。“一些爱心人士会怀疑我是在作秀,也会觉得既然他捐了钱,我就应该要‘捧’着他;有些家长会认为既然我是做公益,就不应该再收钱。”讲起过往,伍雪玲多半时间是笑眯眯的,“肯定会委屈,但是委屈过后还是该干嘛就干嘛。”
在伍雪玲的带领下,康复中心的氛围温馨而充满活力。康复中心的装修风格整体偏粉,粉色的前台、粉色的墙壁、身穿粉色工作服的教职员工……就连空气都好像被渲染成淡淡的粉色调。“因为不想做得死气沉沉的。要让家长和孩子觉得这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值得:为了打破“无声世界”
在康复中心的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专属档案盒,里面记载着孩子们从入园到出园的所有变化。“我们专门租了间屋子存放这些材料。”在伍雪玲的办公室里,现在还保留着不少笔记本,这上面记载着每个她曾经帮助康复过孩子的“康复日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孩子们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哪个孩子在发哪个音的时候有困难,她都一一登记下来。一坚持,就是20余年。
凭着“让听障儿童像我女儿一样开口说话”的信念,伍雪玲带着2000多个听障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其中有540名来自农村地区的听障儿童得到了精准帮扶。此外,她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鼓励孩子们多与人交流,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克服障碍,融入社会。
伍雪玲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前来报道,她也多次受邀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论坛,分享经验和感悟。今年,伍雪玲还获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她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激励和鼓舞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特殊儿童康复事业。
但对于伍雪玲而言,她最看重的是孩子们的笑容和进步。“每当看到那些曾经封闭、沉默的孩子们,如今能够开口说话、自信地与人交流,我就觉得这一切值得。” 伍雪玲,“无论这些孩子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聆听精彩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邀电商达人加盟 一年售出三万斤
上一篇:
下一篇:
邀电商达人加盟 一年售出三万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