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驻四会黄田镇工作队推动沙糖桔产业复兴

邀电商达人加盟 一年售出三万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5月14日版次:03

  在工作队支持下,黄田沙糖桔逐渐打出口碑。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咏韶

  “前几年,我还要用车把沙糖桔一筐一筐运到市区寄送,现在快递公司都愿意派专车来镇上,工作队有时候会带采购商直接来果园收果,每年都不够卖。”在黄田镇种植了几十年沙糖桔的严勇国说。
  此前,由于沙糖桔产业停滞不前,肇庆四会市黄田镇发展受限。2021年7月16日,秉持“来了就是黄田人”的信念和“把三年过成六年”的决心,来自佛山的工作队积极撬动外界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以协助黄田镇做好沙糖桔产业为抓手,尽心尽力探索适合黄田镇的特色发展路径。
改换包装盒打好口碑
  十几年前,家喻户晓的“四会沙糖桔”曾是黄田镇人重要收入来源。2008年前后,受黄龙病影响和其他产区冲击,黄田镇沙糖桔产业陷入停滞。
  2021年7月16日,佛山市工作队正式到黄田镇报到。面对如何“拓荒”着手当地建设,初来乍到的工作队找准了沙糖桔产业这个抓手。
  “我们刚刚来时,黄田全镇的常住人口只有5000人左右,除去2600个老人、700个学生,青壮年劳动力只有五六百人。”队长梁柱表示,当时黄田镇复种的沙糖桔将迎来首次挂果,如何做好年末的采摘销售成了工作队迫在眉睫的“考题”,怎么协助重振沙糖桔产业,成了三年驻镇帮扶的核心工作。
  为解决电商物流问题,梁柱联系到广州一位有20多年运营经验的电商达人李达,用既有销售渠道推广黄田沙糖桔,指导当地物流公司提高打包、出单等效率。2021年,李达团队帮黄田镇出售沙糖桔30000斤。
  为了鼓励更多村民复种沙糖桔,工作队给村民送肥料、送树苗、送技术,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做大产业规模。工作队还找专人设计标明黄田镇是四会市沙糖桔原产地的包装盒代替村民原本用的大红纸箱,打好黄田沙糖桔口碑。
  在工作队助力推动下,黄田镇沙糖桔种植面积有了大幅回升,销售情况明显好转。“第二年有人在平台上问我,说沙糖桔是不是黄田的,是不是在黄田发货,得到肯定答复对方就直接下单了。这说明黄田沙糖桔已经开始获得市的认可,这是令人惊喜的”。李达回忆。
引进肉牛产业助农增收
  考虑沙糖桔每年只有11、12月上市,其余时间镇上的产业依然是空白的,梁柱和队员们计划发展多元产业,给黄田镇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市场活力。
  2022年,工作队协助黄田镇引进佛山资本,在当地建立起广东淼犇森畜牧业有限公司。该企业总经理陈靖表示:“公司到黄田镇考察后,发现这里的环境很适合发展肉牛产业。目前已投资了2000万元,饲养了500多头肉牛,未来会逐步投资至5000万元,争取养殖1000头牛以上。”
  据悉,该企业目前每年带动村民种植饲草2千亩,每吨饲草按600元计算,可带动村民每年增收约360万元。
  黄田镇引进的另一重要产业是南药。2023年12月,工作队在确认了黄田镇有南药种植的优势之后,积极与佛山市的德众药业进行对接,促成其到黄田进行调研、落库。梁柱表示,今年1月,基地已种下538亩广藿香,目前生长情况良好。
  据悉,德众药业将陆续在当地租用500亩流转土地,开展“南药-水稻”轮植项目,预计可提供日均50余人次、每人80-100元/天用工机会,辐射带动基地周边19个村200余人日常就近务工。
深耕农文旅吸引客来
  随着黄田镇的农业产业多元起来,工作队觉得,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有人留下”产业才能长远发展。
  李达是工作队引入的首批扎根黄田镇的新农人之一。“一开始我只是想来协助销售沙糖桔,但当我看到自己的所学所识能为村子带来一点贡献,还是很有意义感和成就感的,所以就决定带着团队来开疆拓土了。”李达说。
  2022年,李达陆续在黄田镇打造起一个200亩的休闲农场,与村民合作种植西兰花、玉米、千禧小番茄、广西脆蜜金桔等作物,并在一旁开发露营基地,提供瓜果认养采摘、围炉煮茶、陶艺手工、草坪飞盘和射箭等乡村休闲特色服务。
  一年时间,李达的营地吸引近200个旅游团、两三万客流量给小镇带来一波人气,助力黄田镇在2022年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之后,李达把营地打造成集生态种植、观光旅游、实践体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农文旅生态景点,于2023年建起了黄田镇第一家旅游公司。
  李达让工作队感受到新农人力量。为给黄田镇持续注入青春动能,2023年7月,工作队一手策划成立了黄田镇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吸引6所大湾区高校、15支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近250名学生进驻基地。目前,基地开展19场农文旅直播引流,吸引近2万人次观看,还入选“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三届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典型案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