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0版: 畜牧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少帅不惑与不惑温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5月18日
版次:
10
南方农村报记者 彭进
作为管理千亿巨头的年轻企业家,黎少松是全行业瞩目的明星。近日,在云浮新兴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总部,他接受了南方农村报记者专访。他指出,秉承“固本强基、稳健发展”的总基调,温氏将以百年的时间跨度以及百里长跑的姿态来规划发展节奏,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跨界的总裁
1979年,黎少松出生于广东新兴。他是温氏早期创业股东黎沃灿先生之子,从小接触畜禽养殖,对农业充满感情。
200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以后,黎少松并未投身农业,而是进入了央企保利发展,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担任工程部负责人。
直到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2012年,33岁的黎少松接到了时任温氏董事长温鹏程的邀请,希望他回到温氏发展事业。经过几番谈心,他终于立下决心从广州回到故乡,投身温氏,继续父辈的事业。
他先在筠城置业板块(温氏股份原业务板块)担任负责人,经过多个岗位深度历练后,担任温氏股份副总裁兼养猪事业部副总裁、温氏股份常务副总裁等职务。2023年4月,他开始担任温氏股份总裁,成为这家千亿巨头的掌舵者之一。此时,他年仅44岁,可谓业界罕见的少壮派千亿企业总裁,被业界认为是温氏股份高管年轻化的改革标志。
非常巧合的是,黎家两代人,均曾受到温氏家族的知遇之恩。
1984年,黎少松的父亲黎沃灿接受簕竹鸡场(温氏股份前身)负责人温北英的邀请,加盟养殖场,成为温氏的早期创业者。
谈起温鹏程当年的邀请和建议,黎少松倍感庆幸。他表示,回归农牧行业的决定非常正确,农牧行业是一个有情怀的行业,也是一个永恒的行业。
不惑的温氏
四十而不惑。于人如此,于企亦是。2023年,温氏股份迎来创业40周年。
在黎少松看来,温氏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3年-2000年,为创业探索期。这个时期,温氏开启了全员股份制,开启了“公司+农户”模式,开启了与华南农业大学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启了养鸡、养猪齐头并进的产业布局……温氏的业务模式、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核心文化,基本是在这一时期形成。
2000年-2023年,是中国养殖业规模化加速的重要时期。温氏开始稳步推行符合自身的“五年规划”,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长为一家全国性农牧龙头企业。产业走出广东到全国布局,生猪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公司整体产值从20亿元直奔1000亿元,养殖业务多元化发展。
当下,温氏已处于改革创新期。此时,作为全国肉鸡出栏第一、肉猪上市第二的头部农牧食品集团,温氏面临的内外局面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企业沉淀的历史问题,亟需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解决。
黎少松分析,过去,企业快速发展,靠规模推动;最近几年,温氏提出向内要效益,靠管理推动;而未来,则要靠科技创新推动。黎少松希望未来通过内部改革,不断创新,让温氏再上一个新台阶。
长跑的节奏
2018年的非洲猪瘟,深度颠覆了养殖业的格局乃至规律。随着政策的调整和资本的助力,各大巨头狂飙突进,行业很快进入深度内卷的状态。
2023年,各大养猪上市公司的财报都不太好看。更严重的是,至少有3家畜牧业上市公司面临重整。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行业。
黎少松认为,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行业迟早会回归供需平衡,但时间到底有多长,很难精准预测。对企业而言,重点还是修炼内功,做好自己。在行业变革期,企业要尤其重视成本和资金:没有领先的成本,很容易被淘汰;没有足够的资金,容易顶不住持续亏损的压力。
此外,针对温氏“公司+农户”模式未来迭代升级,黎少松有以下五点考虑:一是持续推动农户养殖装备的升级,提高劳动效率,促使户均养殖规模提升;二是持续改善养殖环境,真正践行“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三是引入村集体利益方,带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富裕;四是重塑农户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司对农户的服务能力;五是不断完善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享机制,放长远来看,温氏跟农户之间要达到“五五”分配的利润分配机制。
2023年,温氏股份销售2626万头生猪,销售肉鸡11.83亿只,营业总收入超过89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尽管2023年出现64亿元亏损,但从2018年开始计算,过去六年来,温氏股份整体盈利超过107亿元,在行业表现优秀。
2024年,温氏制定了肉猪销售奋斗目标为3000万-3300万头,肉鸡销售量同比计划增加5%-10%。
黎少松坦言,温氏的企业愿景是要做千亿企业、百年温氏,打造世界一流的农牧食品集团。“我们会以百年的时间跨度以及百里长跑的姿态来规划自己的节奏,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鸡冷冻卵巢组织 首次实现活体复原
上一篇:
下一篇:
鸡冷冻卵巢组织 首次实现活体复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