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8版: 种业、种植
<< 上一版
下一版 >>
c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底盘品种:转基因竞争的核心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01日
版次:
08
海南三亚崖州,某转基因试验田。 受访者供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植宏
种子企业靠品种闯市场。就目前来看,只有底盘品种是好品种、大品种,转基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当下,品种同质化的问题仍然存在,市场争夺激烈,转基因产业化放开,将对品种竞争带来一系列影响。
大品种陆续升级为转基因
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终于落地种植。早在2006年,转基因便被列为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同时入选的还有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如今,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已满一周年,在手订单数量超1200架,而转基因玉米、大豆才刚刚“起飞”。
行业内普遍期待,结合转基因技术打造出新的大单品。“行业的发展变化,首先都是由品种推动的。”河北兆育种业集团总裁韩俊强说,好品种在加速转基因渗透率提升的同时,转基因技术也在改变种业行业。
目前我国已审定超60个转基因玉米、17个转基因大豆,几乎全是各家公司的拳头产品,也是行业核心品种。2022年全国推广面积前10的玉米品种中,裕丰303、郑单958、中科玉505、京科968、登海605、东单1331等6个已升级为转基因品种。
大北农丰度高科种业蒙辽区总经理姜利静介绍,一些大品种、老品种上市多年,在市场上渐露疲态,升级为转基因可以延长推广寿命。京科968是通辽最大的玉米品种,年推广面积曾超1000万亩,近两年,受“虫咬掉棒”“刮风倒伏”等因素影响,市占率不断下降。“导入抗虫性状,解决了虫咬掉棒的问题,代理商们再次看好。”某种企负责人说。
隆平高科旗下联创种业首批过审的转基因玉米,底盘品种均畅销市场。“转基因品种表现优异,在主推品种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市场增量,延长了品种的生命周期。”该公司曾公开表示。
河南技丰种业集团董事长李继军分析,目前下发审定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均为已审定品种的转基因性状回交导入版本,根据受体品种的审定情况可分为两种,一是以通过国家审定品种为受体的转基因品种,试验周期为1年,二是携带转基因性状且未审定的新品种,试验周期为3年。
目前,转基因品种试验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对参试品种的数量及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头部种企及优势种企在转基因资源储备方面优势明显,在业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审定的转基因品种在性状、基因上比较理想,有望成为未来行业的主导品种。”李继军说。
高产优质广适多抗是趋势
转基因品种推广,在提高单产、改善粮食品质上具有重要价值,更是解决粮食自给率下降、耕地面积和质量有限、水肥药资源过度使用、病虫害干旱洪涝频发等现实难题的有效手段。
但转基因并非神话。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品种竞争终究是底盘品种的竞争。转基因产业化后,短期内会改变品种竞争格局。但从根本上看,市场对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品种的需求不会改变。
李继军表示,作为农业生产前端,种子收获的产量、品质、功效是最终的追求。品种是“雪中送炭”,其他则是“锦上添花”。他建议,综合性状已通过市场检验,具备较大的推广面积的好品种、大品种,应尽快完成转基因性状导入和审定工作。
未来的转基因品种数量将持续增加,直至成为一个品种育成的必备步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指出,高质量的转育,需要结合传统回交转育与分子辅助育种,在性状转育的同时,确保原有底盘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够完全保持,不要走样变形。
韩俊强则认为,目前的转基因品种以老品种居多,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品种换代,他建议政策性加大对转基因新品种的支持。他期待,用最好的品种叠加最优秀的转基因性状,产生“超级大品种”。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转基因产品和品种尚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玉米上,面向西南、西北主产区的品种还比较缺乏,针对草地贪夜蛾防治需要更多相应的产品。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上,为了更好地发挥玉米和大豆双抗除草剂的优势,也需研发出更多配套产品。
针对转基因玉米品种选育,有专家认为,要鼓励直接选育转基因新品种,而不限于回交转育,在育种时选取产量性状有超高表现的育种材料,直接转入转化体,育成转基因新品种,以便缩短育种周期,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
科学宣传推广转基因种子
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部分农户对转基因持怀疑态度。有农户反映,转基因玉米种子成本增加了,但效益提升不明显,抗虫或耐除草剂的优势不突出。西北地区夏季干旱少雨,玉米虫害主要为红蜘蛛、蚜虫等,目前的转基因品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好品种是育出来的,大品种是推出来的。但有少数经销商和业务员在推广转基因时夸大宣传,“单抗”变“双抗”,“双抗”变“啥都抗”,造成转基因“无所不能”的假象。产业界在转基因科普宣传上负有社会责任。这种不切实际的推广,不仅有损企业和转基因种子的声誉,还可能引发玉米生产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投入市场的转基因性状产品局限于玉米、大豆的抗虫和耐除草剂,分别具有抗鳞翅目害虫性状、耐草甘(铵)膦性状,或兼具两种性状。但早在多年前,孟山都、杜邦等国际种业巨头便已研发出兼具抗鳞翅目、鞘翅目害虫、耐草甘膦和草铵膦性状的转化体,有些转化体还具有耐旱、耐多种除草剂性状。
业内专家呼吁,尽快研发一批具有多种害虫抗性、耐多种除草剂、高品质、抗旱的重大品种。面向国家宏观布局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挖掘新基因、开发新产品,推进转基因产品更新换代。
上一篇:
下一篇:
促农技推广数字化
上一篇:
下一篇:
促农技推广数字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