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9版: 预制菜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水产企业布局C端预制菜促转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08日
版次:
09
| 产业链观察 |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岁寒
“公司将持续立足水产食品板块,聚焦预制菜进行商业模式升级,加大研发应用多规格及副品,做好产品组合矩阵营销支持。”前不久,国联水产董事长李忠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继续“押注”预制菜。
近年来,预制菜产业高速发展吸引了6万多家企业竞逐,部分陷入困境的传统水产加工企业也将预制菜作为转型升级的“救命稻草”。然而,水产企业的转型之路仍存在较多难点和痛点。专家提醒,抓住即将到的C端风口,打造具有生命力的产品,方能为未来竞争提供支撑。
加工业务利润下降
水产企业为什么纷纷转型预制菜?最直接原因是传统业务板块利润下降,经营困难。
以獐子岛为例,从2010年至2023年,该企业主营品种虾夷扇贝毛利率从60%以上跌至不足13%;2023年度水产养殖业贡献营业收入2.34亿元,同比下滑56.85%;2023年海胆、鲍鱼毛利率均同比下降超20%,养殖效益大幅缩水。
出现类似情况的还有东方海洋,2023年海水养殖收入同比下滑14.95%,毛利率为-83.86%。2022年,国联水产在连续多年亏损的压力下,宣布关停上游养殖业务。
相比于其他农业企业,水产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仍未成熟,风险应对能力有待提高。近期水产品市场的持续低迷,进一步放大了大规模养殖的发展矛盾,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优势难以发挥
在从事养殖或传统加工的水产企业看来,转型预制菜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原材料供应优势,企业可以较低成本获得原材料;二是规模化生产能力,企业发展出大规模养殖和加工能力,具备相应的专业团队;三是市场销售渠道,原有的销售渠道可向预制菜发展,为转型提供支持。
看似顺理成章的规划,落地却并不简单。究其原因,转型预制菜不仅是生产线的调整,更是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的转变。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主席、广东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表示,从以一产为主转向全产业链发展,中间跨越了农业、制造业、商业等多个行业,每一个业务单元都要组建专门的团队,还要统筹好各环节的衔接,控制风险和成本,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市场数据也给出印证。以国联水产为例,公司从2020年启动预制菜转型,经过数年发展,在预制菜市场形成了较高的美誉度和广泛的影响力。据2023年年报,国联水产全年销售预制菜产品11.57亿元,约占全年营收23%,尚未成为支撑公司发展的主业。
抓住风口打造“爆品”
近几年,预制菜规模持续扩大,面对众多的竞争者,打造爆品成为吸引流量、强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然而,笔者走访发现,到2022年前后仍有不少企业感到迷茫:不确定产品路线,不掌握相关技术,不清楚主要市场。更有许多企业负责人表示,想把预制菜做成功,“躲不过市场考验这一关,有时还要交很多学费。”
“对客户的研究程度要超过你的竞争对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在调研广东预制菜产业时建议,企业在做预制菜时,如果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还没有建立,一定要考虑专精特新,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特定产品。对于B端市场来讲,行业高速成长红利期已过,提升效率提升是最关键因素,其中的核心是供应链整合能力。而在即将到来的C端风口,将会涌现出更多品牌,抓住未来几年窗口期,才能为未来的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如果想从红海中杀出来,企业就要走健康持久之路,一方面要在产品还原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重视复购率,能持续复购的产品才有生命力。”周其仁说。
上一篇:
粽子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
下一篇:
山东威海邀外媒参观“石岛鲜食”
上一篇:
粽子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
下一篇:
山东威海邀外媒参观“石岛鲜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