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稻田施“膜法” 提质又增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15日版次:07
  日前,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孙岗镇昭庆村春禾育秧中心的一块试验田里,农机手陈功柱驾驶着覆膜插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与寻常插秧不同的是,覆膜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还为水田铺上了一层黑色的地膜,所过之处,打孔、覆膜和插秧一气呵成,划出一条直线向远处延伸,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黑色薄膜的孔洞中探出头来,这一套“花式”插秧的工序,一台专用插秧机就能全部完成。
  “这台覆膜插秧机是在普通插秧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加装了全自动覆膜设备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机器自动驾驶、自动转弯,在减轻农机手对机器操作负担的同时,也能精准地控制地膜之间的距离,减少空隙,进一步防止后期杂草生长。”春禾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朱云飞介绍,目前这样一台覆膜插秧机,一天能作业40亩地。随着插秧机的移动,前轴自动将地膜平整覆盖在地面,后轴直接把地膜刺破将秧苗插进水田里。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给稻田盖上地膜再插秧?
  朱云飞说:“除草一直都是水稻种植特别是优质水稻种植的一大难点,这层薄薄的地膜,能够有效控制水稻生长的环境,抑制90%以上的杂草生长,不再需要给稻田打除草剂,仅除草这一项,每亩地就能节省100元左右,种出来的水稻也更绿色、更健康。”
  使用地膜会不会有污染?孙岗镇农综站站长崔时奎说:“这层黑色的地膜是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过程中没有二次污染,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今年,我们在流转的土地中拿出200亩土地,试用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相比较传统机插秧,多了一道铺地膜工序,看似每亩田成本增加了200多元,其实有很多好处。”朱云飞说,水稻插秧时节多为夏季,气温比较高,水分蒸发快,这层覆盖在水田上的地膜算得上是“节水能手”,减少水分蒸发,稻田无需反复灌溉,可实现节约灌水70%以上。此外,覆膜后,肥料利用率和土壤温度都会提高,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用量和农药污染,不但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成本,而且种出来的粮食也是绿色优质的。
  朱云飞进一步介绍,水稻有了这层“薄被”,利于保肥保水、增温增产,可节省人工除草成本,还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地膜3个月后会逐渐分解,对土壤及作物无毒,种出优质稻米的同时,也保护了耕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康家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