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300位专家相聚 养猪繁殖研讨会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6月20日版次:09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鑫

  2024年6月17-18日,第五届国际养猪繁殖研讨会(SRS)在四川成都举办。大会秉承“通过科学管理和实践提高繁殖群的健康和生产力”的主旨,邀请国内外权威养猪专家分享全球繁殖行业新进展、新资讯和新成果,吸引超300位行业人士参与。
  本次研讨会内容多元,细分育种、繁殖技术、繁殖群健康与管理、繁殖群营养管理和繁殖群猪舍建设五大板块,与会专家围绕五大主题做精彩报告分享。
以经济价值设定综合指数
  密苏里大学教授蒂莫西·萨弗兰斯基表示,育种是多性状选择,但现实中无法面面俱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现实的经济价值设定综合指数。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基因编辑技术使育种进程加快,为提高猪的抗病性、乳头数量、营养消化水平、肉类品质等提供巨大可能性,当然,该项技术也面临公众的质疑。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则表示,育种难以选出所有性状都突出的种猪,但可以分向选育,使杂交商品猪性状突出。事实上,并非所有猪群都要把产仔数提高作为重要选择方向,育种应该分阶段、分重点,瞄准主选性状,重点考虑经济价值。
  繁殖群健康有赖于科学的管理。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詹姆斯·雷德马赫首先对生产研究的方法做系统的介绍,随后介绍了蓝耳病疫情的监控方法以及PRRS疫情数据库的应用。
  以“母猪群集中流产的病原分析”为例子,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介绍了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前景。宏基因组技术发展迅速,未来将在兽医临床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为养猪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
后备猪查诱情至关重要
  热应激对种猪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需要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林燕分析,温热环境中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热传递等影响种猪的体感,而热应激会导致母猪的繁殖性能、公猪精液品质等下降,缓解热应激的五大抓手包括环境、饮水、营养、饲喂和人员的管理。
  从猪舍建设和环控的角度,猪场的通风、空气过滤不可忽视。南萨科塔州立大学教授布雷特·拉米雷斯详细分析了现代控制器和通风技术的作用以及空气过滤母猪场的设计与管理办法。
  从营养管理的角度,实际的养猪生产中有18类、超100种原料供配方师选择,如何选择原料、确定配方最终需要综合各方面的需求。南萨科塔州立大学埃里克·韦弗博士详细介绍了高产母猪的营养考虑因素、优化繁殖性能的饲喂策略以及适合繁殖群的营养补充剂、添加剂和生物安全缓解剂。
  资深养猪专家吴俊介绍了后备猪的营养与繁殖性能提升的方法。一方面,营养是后备母猪培育的基础,在后备母猪阶段,猪场要避免大量使用合成氨基酸和杂粕的配方,因其不利于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持续。另一方面,后备母猪的查诱情极其重要。后备母猪在150-180日龄开始进行公猪诱情,其初情期日龄与开始用公猪诱情的日龄呈正相关。同时,后备母猪每天接触公猪15-20分钟可以大大促进初情期的到来,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出现越早,持续繁殖能力越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