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莫让频繁迎检耽误了基层正事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6月29日
版次:
02
近期记者在西部某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全县重大公务活动的接待工作。2023年的公务接待台账显示,当年公务接待总量为270余次,公务接待总费用82万余元。从公务活动的内容来看,迎接上级检查、调研两类活动的数量排名前列。(6月27日半月谈)
在“过紧日子”的时代背景下,公务接待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基层工作的繁复与干部的不易。频繁的迎检活动,消耗了有限的公共资源,牵扯了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为制约基层效能提升的隐性负担。如何破除这一困境,关乎行政效率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触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层议题。
首先,需正视“迎检文化”背后的制度症结。频繁的迎检活动,表面上是对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实质上反映了上下级关系中的形式主义倾向和官僚主义作风。根据社会学家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组织结构的僵化可能导致过度的形式主义,忽视了组织目标的实质达成。基层迎检频繁,部分源于上级部门对“过程合规”的过分强调,忽视了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违背了公共管理的初衷。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优化考核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调研,确保每一次检查都能精准高效,真正服务于政策的落地与民生的改善。
其次,应推进公务接待的规范化与透明化。当前,公务接待标准不一、费用管理混乱等问题,暴露了制度执行中的弹性空间过大。根据政治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上级部门作为委托人,理应设计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基层作为代理人有效履行职责。为此,需进一步明确接待标准,强化财务监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务接待电子台账,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据可查、公开透明。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形成内外合力,压缩不必要开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再者,需注重“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所谓“瘦身”,是指精简迎检事项,减轻基层负担;“健身”则是指增强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政策执行的质量。这要求上级部门在设计检查项目时,遵循帕累托最优原则,追求最小成本、最大效益,避免资源的无效配置。同时,采用随机抽查、暗访等形式,提高检查的突然性和真实性,减少形式主义的表演空间,确保检查成果能够真实反映基层工作的成效与问题。
最后,构建服务型政府,重塑政绩观。频繁的迎检背后,往往隐藏着“唯上”而非“唯实”的政绩导向。转变这一观念,要求从高层开始,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政策效果与民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核心指标。正如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政府的首要任务是服务而非管控,其合法性来源于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因此,应当鼓励基层创新,给予更多自主空间,让干部能从繁琐的迎检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认可。
破解基层迎检之困,固然需要通过“瘦身”去除冗余的迎检负担,但最终目的是通过“健身”提升检查的质量与效率,最终实现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干部精神风貌的焕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中央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作者:黄思成,媒体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惩处”
上一篇:
下一篇:
“惩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