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餐厅“说明白”预制菜利人利己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7月27日版次:07
| 来论 |
  7月24日,网红餐厅绿茶四战港股IPO,食品安全、预制菜占比均遭证监会问询。在合规经营方面,证监会要求绿茶餐厅说明食品供应链具体模式和预制菜占比,是否符合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通知进行明示。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但消费者不能一直被蒙在鼓里。从消费市场到资本市场,之所以要求对预制菜进行明示,正是基于眼下预制菜说不清道不明。
  消费者选择预制菜和下馆子,对于二者的口味期待、性价比评判注定不同,这也是为何“大厨手艺”被视为餐饮企业差异化经营、提升产品品质的利器,也是品牌餐厅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消费者走进一家品牌餐厅,花的是现做的钱,吃到的却是预制菜,明显不合理。商家利用了“信息差”赚取溢价,伤害的是食客对于品牌和手艺的信任。
  把预制菜“说明白”,不会把消费者拒之门外。从产业端看,预制菜产业成为万亿赛道,餐厅公示供应链和货源,会更加让人放心,更好地了解所购买的预制菜,从而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要把预制菜“说明白”,餐厅还应该公开展示餐厅预制菜的出处,告知内容要结合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对供应商情况、防腐剂、保质期、营养价值等做出专门提示。消费者通过这些信息,也能进一步判断产品优劣,对背后的餐饮企业进行甄别,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行业优胜劣汰。
  要把预制菜“说明白”,生产商和餐厅提供生产过程和食材源头的信息溯源公示,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预制菜原料和成品生产、销售、贮存、运输等环节,尤其是消费者关心的预制菜标识、告知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强化执法检查。从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统一的标准、认证、追溯体系。
  在当下消费偏好谨慎、主张精打细算的环境下,预制菜的公示和透明,关乎消费者权益,关乎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健康发展。只有信息透明、安全卫生、明码标价,才是真正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陶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