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长期骨痛合并骨质疏松 警惕多发性骨髓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01日版次:06
  68岁的张伯自去年4月起,饱受背痛的困扰。起初,他被诊断为因年龄增长导致的骨质疏松,并接受了相应的治疗。然而,尽管遵医嘱服药,张伯的背痛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持续加剧。进一步检查后,医生发现张伯存在多个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这通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然而,在张伯的案例中,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
  面对张伯的病情,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老年骨病门诊的李浩淼主任医师提出了更为深入的诊断思路。他意识到,除了单纯的骨质疏松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潜在疾病导致骨质异常。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李浩淼建议张伯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压缩性骨折及骨质疏松的真正原因。
  通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测等,医生们发现张伯存在贫血、血钙、血肌酐、球蛋白均升高的异常情况。这些线索让李浩淼怀疑张伯的骨质疏松可能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关。随后,血液科医生的会诊和骨髓穿刺活检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测——张伯患有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高钙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和骨病等。其中,溶骨性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特征之一,患者常表现为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如翻身、走路或打喷嚏时都可能发生骨折。
  对于怀疑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除了常规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外,还需要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以及骨髓穿刺活检等专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目前,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CAR-T细胞治疗、双抗治疗等多种新药和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同时,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李浩淼提醒,对于长期存在骨痛和骨质疏松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应警惕多发性骨髓瘤等潜在疾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并进行详细检查是明确诊断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
□朱斌 游华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