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我国自主培育种公牛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华西牛夺“标王” 成交价50万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01日版次:07

  拍卖价最高的华西牛。

  近日,在第五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上,一头我国自主育成的华西牛种公牛夺得标王。据了解,拍卖会成交种公牛56头,总拍卖额达到1638万元。其中,华西牛成交45头,拍卖金额1278万元。
1头种公牛可配种1万头母牛
  种公牛拍卖,是肉牛业发达的国家广泛使用的优良种质推广手段。
  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相关的拍卖机制建立也同样较晚。2018年,我国在内蒙古举办了首届种公牛拍卖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介绍,拍卖会已经成为全国肉牛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实现了全国范围优秀种公牛的集中展示,展现了科技创新在大动物育种中的显著成效。“一头母牛,一生可产8—10头牛犊。而一头优秀种公牛一年生产的冻精,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给1万头以上的母牛配种。”他说。
  据悉,今年的种公牛拍卖会,吸引了全国7个省、18家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的62头优秀种公牛参拍。拍卖会上,专家团队还采用传统遗传评估+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62头参拍后备公牛进行了科学评定。最后,经肉牛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综合评定,评出了金牛奖8个,银牛奖20个。
五届拍卖会拍卖额4636万元
  据了解,本届拍卖会在总结前四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室内拍卖、室外展示相结合,让参拍种公牛在室外运动场以自然状态自由活动,帮助竞拍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每头牛的精神面貌、活动能力和饲养管理情况。
  在经过多轮竞拍之后,本届拍卖会共成交种公牛56头,总拍卖额达到1638万元。其中,华西牛成交45头,拍卖金额1278万元。标王为1头来自内蒙古的华西牛种公牛,成交价50万元。据介绍,加上此次拍卖,全国种公牛拍卖会已累计成交242头种公牛,总拍卖额累计4636万元。
  优秀品种的种源问题,是限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全国畜牧总站站长、党委书记魏宏阳指出,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芯片”,经过一代代育种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基础支撑工作有序开展,联合育种稳步推进,自主育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育成自主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此次拍卖中,成交的种公牛中,有45头为我国自主育成的优质肉牛品种华西牛。
  我国肉牛产业起步较晚,种源长期依靠引进,据介绍,我国现有肉牛育种群体制种供种能力不足,种公牛70%以上依赖国外进口。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指出,“谁拥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品种,谁就拥有了种业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华西牛正是我国育种科学家们打破种源卡脖子的成果之一,据悉,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专家们,历时43年育成。华西牛突出表现为肉用性能高,平均胴体重为382公斤,较全国平均水平提升51.9%,与美国持平。屠宰率比澳大利亚西门塔尔牛高出9.5%。此外,华西牛的生长速度快,比澳大利亚西门塔尔牛高,与美国持平。目前,存栏种公牛406头,其中采精种公牛310头。已建立内蒙古乌拉盖、新疆伊犁、湖北荆门、云南昆明四个推广示范基地,推广优质胚胎7956枚。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育种创新,如研发了针对华西牛体型特征的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性能测定系统,实现了牛体图像的自动采集与分割、基于图像或视频建模的牛体三维重建等,极大提高了性能测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科研人员还完善了肉牛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构建多性状与多品种遗传评估模型,研制华西牛育种专用芯片,整合多组学技术获得的功能变异位点开展育种值估计,准确性高于50%。
  据悉,种业振兴三年行动以来,我国自主培育的华西牛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冻精全国市场占有率19.4%。         □周怀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