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童年的夏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03日
版次:
12
| 且听风吟 |
回乡下看望父母的哥哥在微信群发来有着夏季浓郁色彩的照片,妹妹在群里说,夏天是家乡最美丽的季节,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庄稼、青色的天空,乡亲们劳动的欢笑声,似乎空气中都有一种夏季特有味道,这也让我不由地想起童年的夏天。
记忆中的童年,夏天的早晨特别美丽,空气格外新鲜,鸟儿在树上欢快地唱着晨曲,山坡上、草地里、道路旁野花飘香,青草翠绿,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着实让人喜爱,小孩们边放牛边大声朗读着课文,勤劳善良的乡亲们赶早去附近的水井,将一担担清澈的井水挑进家家户户的水缸,构成一幅美丽绝伦的山水画。
夏天的白天,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趣的。放了暑假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去大山里砍柴、割猪草、采草药,此时的大山,到处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叫声、嬉笑声,似乎整个大山都是快乐的。中午,劳作归来的孩子们,冲到水井旁,用小木桶从井里提上一桶水,把头插进木桶里“咕嘟咕嘟”一番后,或把自己脱得光溜溜的,高举着小木桶一桶桶从头顶浇下井水,冲掉了酷暑,冲掉了泥垢。“去河里游泳去”,一声呼喊,孩子们扑通扑通跳进善溪江里,一会儿仰游,一会儿蛙泳,一会儿又钻入水底,在水中玩耍够了的孩子们,爬上岸来不及穿上自己的裤头,光着身子在树林里、竹林里你追我赶,或是躺在草地上打滚、或是爬到树上抓蝉、掏鸟窝……孩子们尽情地疯耍,早已忘了大人们交代的任务,在太阳快下山的时候,突然想起还有任务在身,赶紧穿好裤衩,待在地里干活的大人还没有回家之前去完成任务……
童年的夏夜是最醉人的。月亮挂在树梢,月光像水一般从夜空泻下来,泻到屋顶,泻到田野,泻到大地,泻到门前的老梨树上,泻到大山里的松树、柏树、梓树、楠竹上,仿佛一切都浸在银白的月光中。亮晶晶的星星在天宇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萤火虫一闪一闪地眨着好奇的眼晴在夜幕中飞舞;蟋蟀、青蛙、知了像赶趟似的,在草丛中、稻田里、池塘边、树梢上欢唱,似乎在演奏一场早就排练好了的音乐会;稻花的清香随着微风一阵阵吹来,沁人心脾,让人心旷神怡,顿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情画意。
童年的夏夜,我家门前的老梨树下也是很热闹的。我家的晚饭大多是在树下吃的,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那种温馨、快乐,现在仍让我回味。
晚饭后,四邻八舍聚集在老梨树下,男人们抽着烟,侃大山;女人们聊八卦,借着月光忙手上的针线活。男人们侃得起劲时,女人们也会时不时开几句玩笑,欢歌笑语此起彼伏。在大家欢呼声中,吹笛子的张大爷吹几曲家乡的小调《月光光》《日头出来晒白岩》,拉二胡的王叔叔拉几曲《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香》,那动听的笛声、琴声,伴随着大山特有的清凉和惬意,如同注入身心的一股清风,醉了我们,也醉了乡村。
在老梨树下,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听大人们给我们讲故事,比如穆桂英挂帅、朱买臣卖柴、吕蒙正赊猪头过年等,也有本地题材的,比如陶澍访江南。有些故事,大人讲了很多遍,我们也听了很多遍,但每次听都很入迷,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故事成了我们儿时的精神食粮,给了我们文学最初的启蒙。
夏夜捉萤火虫也是很开心的。孩子们在草丛里、田埂上、池塘边,把捉到的萤火虫装进早已准备好的透明的玻璃瓶里,小心翼翼地捧回家,躺在床上,看着床头瓶子里闪烁的点点星光,享受着甜蜜入梦的幸福感,第二天醒来时,脸上还洋溢着微笑。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就喜欢夏天,也留下很多关于夏天的名篇佳句。宋代秦观就有“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诗句,表达了对夏天树木成荫的欣赏。南宋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更是描绘了夏夜清风、明月、惊鹊、鸣蝉的美丽景色,表达词人对夏天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到了近现代,关于夏天的名篇佳作更多,朱自清的《故都消夏闲记》、汪曾祺的《夏天》都是名篇。
夏天是美丽的,想起童年的夏天,似乎整个夏天都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王继怀
上一篇:
房顶上望人间
下一篇:
镶牙
上一篇:
房顶上望人间
下一篇:
镶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