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无症状胆结石 要不要手术?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17日
版次:
06
胆结石是常见胆道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体检越来越重视,查出的胆囊结石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据统计,胆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10%,也就是说全国约有1.5亿患者。“胆结石没有症状要不要治疗?”“保胆取石手术适合我吗?”“胆结石吃药能排出来吗?”……很多人查出胆结石后会很多疑问,为此,记者特邀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李强主任医师为读者解答关于胆结石的各种热点问题。
问 胆道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李强:胆道结石是胆汁中成分异常沉积所致,形态酷似石头。若将胆道系统比作河流,胆道结石则如同河中沉积的泥沙,因水流减缓或阻塞而逐渐累积成石。具体而言,当胆汁中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含量增加时,胆固醇便会析出沉积,最终形成结石。这些结石可能滞留于胆囊、肝内胆管或胆总管,分别称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胆总管结石。
问 哪些人容易患上胆道结石?
李强:胆道结石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大群体:
肥胖者:肥胖者体内胆固醇合成量高,胆固醇饱和度远超常人,易诱发结石形成,其患病几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者:如常食肥猪肉、蛋黄、动物内脏等,易导致体内胆固醇增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从而形成结石。
甜食爱好者:大量糖分摄入会促进体内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促进结石形成。
长期禁食或不吃早餐者:空腹时间长,胆汁长时间滞留于胆囊内,易形成淤积,胆固醇沉积成石。
胆道感染、胃切除术后等人群: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排空延迟,为结石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问 胆道结石发作有哪些症状?
李强:胆道结石发作时的症状多数伴有上腹部疼痛,根据结石的位置,还会引起其他症状:
胆囊结石: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静息性胆囊结石),部分表现为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可放射至右侧背部和肩膀。若结石堵塞胆囊管,可引起剧烈腹痛和发热。
胆总管结石: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黄疸(小便深黄、皮肤及眼白发黄)和高热,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肝内胆管结石:症状类似胆囊结石,但可能伴有发热等感染症状。
问 胆道结石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手术安全吗?
李强:首先要明确的是,胆结石无法通过保守方法来根治,手术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出现肝外胆管结石伴有胆道梗阻、感染等病变时需外科治疗,特别是胆总管探查术。胆囊结石引起腹痛、发热、黄疸或继发胆总管结石时,也需手术切除。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若符合特定条件(如结石数量多、体积超过2厘米、胆囊萎缩、结石嵌顿、有胆囊息肉、胆囊壁增厚等等),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胆道结石手术方式已相当成熟,尤其是腹腔镜、胆道镜等微创技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尤其适合肥胖患者。
很多胆囊结石患者认为不疼就没事,这显然是过于乐观了。事实上,胆囊结石还有癌变的可能。胆囊结石长期存在于胆囊内,与胆囊黏膜长期接触,结石对黏膜机械性的损伤加上胆汁的化学性刺激,容易诱发慢性胆囊炎,最终导致癌变。
因此,符合以上指征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问 胆囊切除后的有哪些不良反应?
李强:很多人都会担心胆囊切除了,身体会出现不适的情况。其实这完全不用担心,从临床上来看,绝大部分的人群术后和正常人完全一样。至于不良反应,只是在术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腹泻、胆汁反流等症状,多因胆囊切除后消化功能受影响所致。大多数患者可在半年至一年内逐渐改善,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够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达到有效的缓解和适应。
问 保胆取石手术到底好不好?
李强:保胆取石并不是新技术,比胆囊切除术的历史更久远。保胆取石手术保留了胆囊,有助于维持正常消化功能,但其缺点在于若保留的胆囊存在炎症(如慢性胆囊炎),则可能导致症状反复甚至加重。此外,由于胆囊结石的根本病因在于胆囊本身的问题,单纯取石而不治疗胆囊病因,未来复发风险非常高。
问 如何预防胆道结石?
李强: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调整:按时按量用餐,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食物;建议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避免过多甜食和甜饮料。
生活习惯: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锻炼,控制体重;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定期体检:建议每年做一次每年应做一次肝胆胰脾彩超检查,若是高危人群或者无症状的患者,可以缩短至半年一查。
□南方农村报记者 朱斌
通讯员 张灿城
上一篇:
下一篇:
少女精神异常 竟是脑炎作怪
上一篇:
下一篇:
少女精神异常 竟是脑炎作怪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