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水军”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08月27日
版次:
02
| 漫谈 |
新闻背景:5万元“造”热搜?近期,河南新乡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拥有大量“网红”“大V”账号的特大“网络水军”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76人,涉案金额达5000万元。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不法人员人为制造热搜,通过虚假流量误导公众,扰乱网络生态。(据8月21日新华社报道)
@宋波:当下,网络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随着一些网络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这一平台,通过雇佣大量“网络刷手”,采取制造虚假流量、操纵热搜等手段,人为制造热门话题,扰乱网络秩序,企图在短时间内获取巨大利益。
这种“网络水军”不仅损害了网民的合法权益,更对整个网络生态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冲击。对于这一行为,相关法规早已有明确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中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然而,打击“网络水军”是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要根除“水军”之患,还需法律与监管的多管齐下。
@文清蔓:看似红得发紫的人气,实则满是泡沫堆砌而成,如果听之信之,一不小心便会挖坑埋雷、跌入陷阱。以自媒体微博账号的车评人牛先生为例,为追求快速涨粉,他支付5万元“宣传费”,寄希望于网络水军的“神奇力量”。“刷手”们一顿“操作”后,博文的确被“炒热”了,看似“人气活跃”的景象,掩盖了真实声音,很容易吸引用户关注,骗取用户信任。可是这样的假流量就真的能给自媒体带来收益吗?这样的假好评真的可以以假乱真吗?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该犯罪团伙最终毁于一旦,也说明,在网络世界中,要认清现实,放弃“人气幻想”,摒弃“人造流量”,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流量与关注,往往只是镜中月、水中花。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违法犯罪无异于自断后路,必然会遭到严惩。2021年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公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清晰的红线标注了雷区,倒逼相关方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当然,平台的把关机制也很重要。如果不从内容审查、流量监控等方面完善机制,久而久之就会助长虚假信息、劣质商品注入,让消费者难辨真伪,影响平台的品质和口碑。只有压实自身主体责任,才能既保护了平台用户,也筑牢了自身品牌。
上一篇:
莫让食用油“罐车混运”事件重演
下一篇:
读懂地方党政欢送 大学生背后的深意
上一篇:
莫让食用油“罐车混运”事件重演
下一篇:
读懂地方党政欢送 大学生背后的深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