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读懂地方党政欢送 大学生背后的深意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08月27日版次:02
| 兴农评 |
  不久前,茂名信宜市2024年“新大学生”欢送会在会展中心千人报告厅举行,这是信宜市委、市政府连续第三年为信宜学子的大学之路送行。这一幕温馨的场景,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本土人才的深切关怀,让《游子吟》的意境生动再现。
  随着城镇化高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问题日益凸显:一端是人才涌入大城市,学历高配低就;另一端是中小城市与乡村地区人才匮乏。要扭转这种不平衡状态,吸引本地大学生回流自然是首选。各地政府正是希望通过一场场精心筹备的送行仪式,来增强和大学生之间的情感链接,作为对当地未来发展的长远“投资”。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了将这份深厚的乡情转化为吸引人才回流的强大引力,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信宜市以“人才16条”为抓手,为青年才俊铺设了一条成长快车道;而浙江兰溪的“人才直通车”计划,以真金白银的安家补助,彰显了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与尊重;浙江泰顺县的“14520”计划,将在5年内聚引14520位英才,对青年人才发出“一世我爱你”的浪漫告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这样的送行仪式中,我们看到的不是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道德绑架,而是告诉学生故乡将始终作为强大的后盾,鼓励学生自由发展。作为知名侨乡,信宜市委书记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学生们应当珍惜眼前的机会,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创造一个真正想要的人生,而家乡永远牵挂着大家。
  古代文人无论身居何地何职,都常以家乡为号,这种传统赋予人生归属感和坐标系。通过学子送行仪式,传承乡土文化,推进人才高地战略落地,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探索。       □方壮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