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回头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0月12日版次:12

  好些农户靠养鸭子来挣钱。 视觉中国供图

  老曲卖鸭苗,从来不做回头生意,因为在孵化房里购买鸭苗时,老曲请孵化房师傅专挑公鸭,还在小鸭苗身上做了手脚,把公鸭充当母鸭来卖,公鸭六分钱一只,母鸭一角钱一只,从中赚得四分钱利润。
  曲小平开着货车,沿着湖边马路跑了大半天,才到柴湖村。
  村前几棵椿树正在扬花。车子在椿树下刚熄火,个头高高,满脸胡茬的陈壮跑过来说:“曲总,等你好几天,头发就急白了。”走下车,拍拍身上灰尘,曲小平回答:“对不起,需要鸭苗人太多,实在忙不过来。”话刚说完,村庄四周跑来一群男男女女,有挑着篮子的,有提着篓子的。“我要三百只鸭苗。”“我要五十只鸭苗。”大家吼叫着,曲小平感到头皮发麻,耳朵嗡嗡地响。
  曲小平了解到,波光粼粼,方圆几十里水域的柴湖,四周还有大大小小的湖汊、水凼。每年柴湖村人除了收些稻谷,大多数农户还要靠养鸭子来挣钱。吃些小鱼小虾,鸭子膘肥体壮后,一批鸭子送到菜市场做菜鸭,一批鸭子留下生蛋,鸭蛋加工成咸鸭蛋、无铝皮蛋来销售。那年从学校毕业回家,子承父业,椿树开花时节,曲小平挑起扁担,跑到孵化房,挑选上千只黄茸茸、活蹦乱跳的小鸭子到外面卖。
  晚上,曲小平清理好布鞋,草帽,烙好几块饼子,水壶里灌满水,准备到外地去销售鸭苗。满头白发、腰弓背驼的父亲老曲走过来说:“卖鸭苗没有诀窍,场地要选好,你打算到哪里卖鸭苗。”曲小平回答:“南方田地多,水域面积宽,跑南方。”老曲听后,坐在木椅上,直抓脑壳说:“南方跑不得,千万去不得。”
  其实,曲小平早就知道父亲那些事。那些年,人高马大的老曲是村里孵化房的老挑客。每年开春,第一个走进孵化房的就是老曲,挑着上千只小黄鸭,来到车站,把两个装着小鸭苗的大篮子扛上班车,回到车内,身子往座位上一靠,脸上盖顶黑草帽,一觉睡到南方的县城。
  车子到站,挑着篮子就往乡下跑。走在柴湖边上,一排排杨柳随风摆动,水中有青蛙呱呱地叫。“卖鸭苗,卖鸭苗哟。”走进村庄,老曲扯起喉咙喊。听到喊声,一群人围过来,一名身材瘦小、满头白花男人走过来问:“鸭苗是公鸭还是母鸭,多少钱一只?”拿起手中帽子扇了扇风,老曲说:“当然是母鸭,两毛钱一只。”男人说:“不信,你们卖鸭子人,总是拿公鸭充当母鸭来骗钱。”老曲说:“绝对是母鸭,如果大家不信任我,鸭子两毛一只,现在先付一半的钱,明年鸭子生蛋后再给另外一半的钱。”老曲把胸脯拍得啪啪地响,一只鸭子一毛钱,一担小鸭苗抢个精光。
  曲小平理解父亲不容易。那些年家里人口多,年年缺吃少穿。父亲挑着一担鸭子,从南跑到北,跑遍大大小小村庄,赚来一些钱养家糊口。老曲卖鸭苗,从来不做回头生意,因为在孵化房里购买鸭苗时,老曲请孵化房师傅专挑公鸭,还在小鸭苗身上做了手脚,把公鸭充当母鸭来卖,公鸭六分钱一只,母鸭一角钱一只,从中赚得四分钱利润。
  曲小平没有听老曲劝告。第二天,挑着一担鸭子,搭上去南方的班车。下了车,曲小平路过湖边一个村庄,大声吼:“卖鸭苗,卖鸭苗。”听到喊声,走来一个高个子小伙子,说:“公鸭还是母鸭?”曲小平回答:“当然是母鸭,三毛钱一只。”小伙子回答:“好的,我买二千只,送到我家吧。”小伙子走在前,曲小平挑着鸭苗走进小伙子家。放下担子,弯下腰,曲小平开始点数子。“鸭苗先付一半,押一半的钱,鸭子生蛋后再付另一半的钱吧?”问话的是一位个头高、满头白发的老人。曲小平回答:“如果不信任我,现在一分钱不收,鸭子生蛋后,我再来收钱。”曲小平回答坚决。个头瘦高的小伙子叫陈壮,他全部买下了鸭苗。出门时,陈壮走过来说:“还是给你些钱,往返路费得给你。”曲小平回答:“分文不收,鸭子生蛋后给钱。”
  又是椿树开花季节,曲小平挑着小鸭子来到柴湖村,陈壮从家里迎过来,说:“你卖的确实是母鸭,生了一个个圆圆、大大的鸭蛋,这鸭苗我全买下来。”买了鸭,旧账新账一次结清,临走时,陈壮递给曲小平几个热乎乎的鸭蛋,说:“明年早点来,还买你的鸭苗。”
  今天,猴急猴急地开着货车,曲小平来柴湖村送鸭苗。爬上车,揭开覆盖在货车上的彩色布,打开车箱门,一只毛茸茸的小黄鸭,睁开眼睛唧唧地叫起来。曲小平抓起小鸭子,一只只地放进村民提着的大篮子、小篓子里面。送走这些买鸭苗的人,转身给陈壮数鸭苗,陈壮说:“这鸭苗太少了。”曲小平说:“五千多只,还少?”陈壮回答:“这次得五万只鸭苗。”
  曲小平才知道,往日只是陈壮一家养鸭子,现在他联合了五户农户一起养鸭,利用柴湖村水域面积宽的优势,办起了柴胡村养鸭联合会。曲小平说:“立马回家,再给你送来五万只鸭苗。”
□周耘芳

下一篇:书信的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