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打卡地泛滥并非乡村文旅之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0月29日
版次:
02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一座桥、一棵树、一面墙,都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网红打卡地”,为乡村带来前所未有的流量与关注。这股“网红”风潮,无疑为许多沉寂的乡村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仿佛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一双翅膀。然而,当这股风潮演变为一种盲目跟风的现象,打卡地泛滥成灾,其背后的隐患与坏处也逐渐浮出水面。
打卡地的泛滥,首先带来的是同质化的危机。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乡村不顾自身条件与特色,盲目复制“网红”模式,导致景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正如网友们所言,“要么是‘等你在某处’的牌子,要么是牛皮糖、臭豆腐等小吃”,这种毫无特色的复制粘贴,不仅让游客感到审美疲劳,更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
打卡地的泛滥,还带来了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破坏。为了打造所谓的“网红打卡地”,一些乡村不惜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建设。然而,这些投入往往缺乏科学规划与长远考虑,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一些原本宁静美丽的乡村,在“网红”光环的照耀下,变得喧嚣不堪,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无疑是短视且不可持续的。
当然,打卡地的泛滥还可能导致乡村文化的异化与失落。乡村文旅的核心在于展现乡村的独特文化与生活方式,而打卡地的泛滥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些乡村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刻意打造所谓的“乡村风情”,却往往失去了乡村文化的本真与内涵。那么,面对打卡地泛滥的坏处,什么才是发展乡村文旅的正确姿势呢?
首先,要立足乡村实际,挖掘特色资源。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与民俗文化,这是乡村文旅发展的宝贵财富。只有深入挖掘这些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才能形成独特的吸引力,让游客流连忘返。正如网友们所言,“要先梳理本地的特色文化、特色饮食”,找到乡村的独特魅力所在,才能打造出真正让人心动的乡村文旅。
其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文旅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规划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与商业化带来的环境破坏。同时,要加强生态教育与宣传,提高游客与村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乡村的绿水青山。
再者,要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乡村文旅的发展不仅要展现乡村的自然风光,更要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民俗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与深度。同时,要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文旅发展,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最后,要创新营销方式,提升乡村文旅知名度。在互联网时代,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与创新性对于乡村文旅的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乡村文旅。
乡村文旅的初衷是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而同质化的打卡地却将这一初衷抛诸脑后,为乡村文旅的发展带来诸多坏处与隐患。只有立足乡村实际,让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乡村文旅事业才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黄思成,媒体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培训贷”
上一篇:
下一篇:
“培训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