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严打“蝇贪蚁腐”,护航乡村振兴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02日
版次:
02
| 来论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支持。然而,少数不法分子却将其视为“唐僧肉”,肆意侵吞,严重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半月谈记者近期采访基层办案人员和专家学者了解到,村集体“三资”领域贪腐案件花样繁多、多点散发,发生此类案件的地区多存在上级同级监督偏软、群众监督弱化等深层次问题。
“天下之势,常系民心。”农村“三资”贪腐问题,直接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如买票贿选、选举造假、暴力拉票、随意处置集体土地、截留惠民资金,等等。特别是,村霸地痞胜选村官,更是屡屡挑战社会底线。有网友形容“大老虎离我们太远,眼前苍蝇每天扑脸”,形象勾画出了一些地方村官“蝇贪蚁腐”的严重程度。如果任由“蝇贪蚁腐”现象蔓延,势必动摇乡村振兴的民心基础。因此,严打“蝇贪蚁腐”,既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蝇贪蚁腐”现象的频发,暴露了现行基层治理体系中的诸多漏洞。首先,乡镇党委对农村“一把手”的监督乏力,过分倚重其完成任务的能力,忽视了对其权力的约束。其次,村级干部之间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党务、村务、经济“一肩挑”的现状,使得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难以真正分离。再者,群众监督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信息不对称、参与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村民对村务管理的监督流于表面。最后,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管合力不足,各自为政的局面使得“三资”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闭环。
从政治学角度看,“蝇贪蚁腐”现象的产生,源于权力失去有效监管。在我国农村,村官虽职位不高,但手中掌握着大量集体资源和巨额财富,行使着巨大的管理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管,权力就会失控,滋生腐败。要从根本上遏制“蝇贪蚁腐”,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首先,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厉打击农村“三资”领域贪腐行为。同时,要从制度入手,构建起“小村官大监管”体系,铲除滋生“蝇贪蚁腐”的现实土壤。
一方面,严把选人用人关,从源头遏制腐败发生。村级“一把手”在农村“位微权重”,选对人、用对人是关键。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担任村官,坚决防止“村霸地痞”等不良分子混入村官队伍。
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监督能力。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曾说:“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村官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监督职能,实现权力运行的透明化、规范化。此外,还需凝聚监督合力,推动纪委监委、财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审计等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共管合力。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农村“三资”贪腐问题,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乡村振兴的成败。为此,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将村官纳入重大事项申报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构建起“小村官大监管”体系,铲除滋生“蝇贪蚁腐”的现实土壤。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蝇贪蚁腐”行为,为乡村振兴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作者:萧飞,时评人)
上一篇:
岂能成为职业
下一篇:
让自然教育 在田间地头拔节生长
上一篇:
岂能成为职业
下一篇:
让自然教育 在田间地头拔节生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