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4版: 区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清远下吊丝村因7栋特色民宿走红
村委会大楼变民宿 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4年11月02日
版次:
04
山涧小筑与下吊丝村的山水融为一体。
南方农村报记者 曹童童
在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笔架山坑尾村,隐匿着一个曾被村民戏称为“屌丝村”的自然村——下吊丝村,因地处深山老林,一度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民宿运营者林平决定扎根在这里,他依山就势,带领村民修缮老屋、改善环境,打造山涧小筑民宿。
在林平的带动下,短短几年间,下吊丝村已不再是原先那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每到周末、节假日期间,山涧小筑便会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打卡,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造民宿,是个不被看好的决定
数年前,藏于绵绵群山之中的下吊丝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那时村里还有许多破损不堪的老旧房屋,路口肆意散落着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广州工作的林平经由朋友介绍来到附近考察,走进村里,他被下吊丝村优美的环境深深吸引。“现代人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放松心情和自我充电,需要一个自在、自得的空间,下吊丝村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人消除疲惫的地方。”林平说。自此,他开始着手谋划人生的另一条道路——在下吊丝村造民宿。
然而,这一构想在当时其他人看来是不切实际且难理解的。
开发商眼中,下吊丝村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各方面条件落后,在这里砸钱明摆着就是亏钱。对于村民们而言,建设民宿这一概念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甚至,林平自己最初也有些不确定,“我当时专门了解过,好多朋友做民宿都亏本了,花几百万元建好过不了多久就倒闭了。”每每产生犹豫,林平便会前往下吊丝村走一走、逛一逛,每逛一次,他的想法便会更坚定一分,“下吊丝村的空气、水源、生态,是花再多的钱都难买到的。”
说干就干,林平迅速行动起来,几年间,他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7栋特色民宿,一跃成为清远当地颇具名气的乡村民宿运营家。
最难走的一步,是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当时下吊丝村内拥有不少闲置的农房,但没有人愿意轻易租给林平。民宿项目前期推进难度极大。
林平回忆道,有的村民偶尔才回村里一次,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愿意出租空房,只因希望在老家有个落脚的地方;有的村民是家里年轻人支持出租改造,但老一辈思想保守,所以不了了之。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关乎信任,“村民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亏钱,比如万一我赚不到钱跑路了,不给他们租金怎么办?”
吊丝村所属行政村——坑尾村村委会的率先“破冰”,让一切有了转机。坑尾村村委会办公大楼有三层,二、三层大多情况下都处于闲置状态。了解情况后,林平积极与村委会洽谈,提出每年支付8万元的租金给村委会。就这样,村委会办公楼摇身一变,成了坑尾村内最早建立起来的第一栋民宿。
有了村委会这样好的开头,村民们的警戒心就没那么高了。林平再次开始走访进户,成功承租多栋长期空置的房屋,统一规划、翻新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民宿。
不只做民宿,还要做“民宿+”
如今,在抖音的“清远市客栈民宿人气榜”上,山涧小筑民宿持续蝉联榜首。“暑假、国庆等节假日期间,民宿天天都是满房的,要提前一周预定,住过的客人基本都会再来,或者介绍朋友来住。”林平说,客户满意,自然就愿意帮助宣传。
林平对于如何经营好民宿有自己的见解。“要把民宿当作一个整体的系统去打造。”林平表示,不仅房间要好、环境要好,配套设施也要好,服务更要好,“将心比心,没有人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在房间里无聊地住一晚上。”
因而,打造“民宿+”整体生态圈始终是林平秉持的核心理念。几年来,围绕着民宿,林平建起了美食农庄、烧烤场、溪景绿道、山水泳池、山水汤泉、KTV、棋牌娱乐、会议室等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享受到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综合体验。“沿着民宿外的溪边栈道行走,不同的区域风景都不一样,小溪边上还有一处非常漂亮的热汤泉,可以一边泡汤,一边欣赏窗外的景色。”林平指着窗外说道。
地方美食同样能吸引游客。“很多游客会为了吃一条不加姜也不腥的山水瘦身鱼来这里玩一天,顺便住一晚上。”林平介绍,瘦身鱼是山涧小筑旗下美食农庄——“山涧渔村”打造的远近闻名的招牌菜。他们还研制出多个特色新颖菜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游玩、住宿。
民宿火了,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几年间,林平带领着山涧小筑民宿项目逐步落地,也助力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在太和镇党委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陆续助力完成了道路主干道黑底化改造、统一标准路灯安装等工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隐秘的小山村一改往日的沉闷,人流量与日俱增。
而最初持质疑态度的村民乃至林平的家人,也纷纷对林平当时的决定竖起大拇指。据坑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文勇介绍,山涧小筑民宿带动村内人流量成倍增长,不少在外打拼的村民看到红利后纷纷回来改造自己的房屋,参与发展乡村民宿,几年间村内陆续兴起近10家民宿。
“村里发展起民宿后,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玩,他们走的时候还会捎点我们的蜂蜜、茶叶等土特产回去,村民的经济收入也就跟着提高了。”村民余新连乐呵呵说道,民宿项目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民宿未来如何发展,林平也早有打算。“现代人养生需求日益高涨,未来我希望去探索发展康养型民宿,满足人们度假休闲需求的同时,提供身心俱佳的康养体验。”
上一篇:
新会年轻人活跃在230亿元大产业上
下一篇:
上一篇:
新会年轻人活跃在230亿元大产业上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