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我们为什么 关注农民女作家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4年12月17日版次:02
| 兴农评 |
  近日,四川成都农民女作家卢树盈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一直以来,农民女作家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余秀华、范雨素等人都曾火遍大江南北。
  翻阅农民女作家的履历,她们都是出生在农村的普通妇女,学历和收入较低,人生经历坎坷。卢树盈小学文化,和丈夫在镇里摆水果摊谋生。余秀华是脑瘫儿,高中毕业后嫁人、打工。范雨素初中文化,职业是育儿嫂,形容自己的人生“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对于中国女性,处理家庭与事业(理想)的关系是无法回避的课题。而农民女作家往往因为家庭经济条件限制,一切以谋生为先,破茧成蝶的过程更为艰辛。如卢树盈、马慧娟的家人都曾反对她们买电脑、手机,家人的质问多于支持。余秀华、范雨素更是以离异与出走打破农村传统社会的束缚,用写作为自己建造新的护栏。
  互联网让人人都有了“持麦”的机会,在互联网上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是农民女作家的初心。这其实也是现代化进程带给农村女性的机遇,底层女性的故事与声音得以记录。她们的故事真实动人,带着烟熏火燎。在她们的笔下,城市不是流光溢彩的,乡村也没有田园牧歌,现实是残酷而撕裂的。她们朴素的文字葆有职业写作者所缺乏的原始生命力,以具象诠释社会公共议题。
  矿工诗人陈年喜说,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农民女作家铸就的江河,“血肉模糊却依然发出光芒的情意”。她们的人生经历,她们写就的文章与诗歌,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真实的农村女性群像。      □朱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