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土文化与多元力量共振

广东“村晚”演绎基层治理新篇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2月13日版次:02

  1月21日晚,潮州市湘桥区社光村,以一场潮汕英歌舞引燃“村晚”现场。 吴锐强 摄

  春节前夕,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文明办指导,省文联、省志愿者联合会主办的“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从春节前持续至元宵节,“村晚”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在岭南大地铺展开来,10多场村晚场场观众爆满,气氛热烈。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为乡村春节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氛围,更彰显了广东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前行合力。
弘扬本土文化
传承非遗瑰宝

  “村晚”活动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展示平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将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搬上舞台,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这种参与式的活动模式为传统文化的代际传递开辟了新的途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在“村晚”活动中注重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历史记忆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潮州市社光村在组织英歌舞、潮剧等非遗节目的同时,还成立了青少年英歌队,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生根发芽;清远市六甲洞村则以武术、醒狮等特色文化为抓手,吸引村民和游客共同参与,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生机。这些举措有效促进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与村民群体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广东省“村晚”活动为此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贴近生活的语言,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这不仅能够让地方文化的血脉得以延续,也使乡土记忆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凝聚多元主体
共筑乡村善治

  “村晚”从筹备到演出,处处闪耀着党组织引领、村民主体参与、社会力量助力的时代特色。在此过程中,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村晚”作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六甲洞村将党建作为乡村治理“红色引擎”,探索“党建引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发展道路,先后获评多项荣誉称号。在此次“村晚”的筹备阶段,六甲洞村进一步创新形式,鼓励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家乡的热爱。这在凝聚村民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同时,也为乡村治理注入人气和活力,鼓舞了村民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决心。村民由此产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荣誉感,将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底气。
  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为“村晚”活动锦上添花。省文联、省志愿者联合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动员各类社会组织深入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服务,以专业化视角为乡村文艺注入新思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近年来,各类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组织以项目化模式为基层治理与发展提供多方面助力,在文化建设、邻里和谐、民生改善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一台台“村晚”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乡村治理的崭新面貌,也彰显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为新时代乡村善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绽放文化自信
彰显时代担当

  一台台“村晚”的亮相,折射出广东省文艺工作者与广大村民的文化自信。他们通过“村晚”这一形式,积极响应总书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从粤东到粤西,遍及山区与海滨,村民们自编自演、秀出风采,处处洋溢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进动力。近年来,省级文艺组织广泛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带动基层群众参与文艺活动,鼓励村民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文艺创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精神家园,彰显文艺工作者心系基层、情系百姓的社会担当。“村晚”舞台上,文艺志愿者、专业艺术团体与各地村民纷纷登台献艺,用歌声舞蹈温暖乡村,用真情实意凝聚民心,生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庄严承诺。未来,广东省文艺战线还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佳作,凝聚民心、鼓舞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文艺之光耀乡间
振兴华章谱新篇

  “村晚”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一方面展现了广东省基层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为未来乡村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做优做精文化供给,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讲好乡村故事;三是加强人才培育,发掘和培养一批扎根基层的文艺骨干;四是凝聚多元力量,充分调动党政机关、社会组织、文艺工作者与村民群体等各方积极性,形成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更折射出基层治理的崭新图景。在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中,文艺工作始终与群众同频共振,为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一台台精彩的“村晚”中,我们看到的是党委政府、社会组织、文艺工作者与基层群众同心同向的奋进力量。随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已成为激发基层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这一理念在基层文艺实践中的深入贯彻,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持久动力。
  2025年是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文联组织与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广东省乡村文化事业将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用文化的力量筑梦乡村振兴,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幸福之路,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伟大征程中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华章!
  (作者:戴胜利,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暨南大学政治学博士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