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拆墙开院,重构政民关系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01日版次:02
  近日,汉寿县38个机关事业单位全部拆除围墙一事引发了社会关注。当地县委、县政府带头拆除围墙,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紧随其后,陆续向公众开放。现在进入各单位停车基本没有阻碍,“保安从来没有阻拦过,只会提醒要按箭头方向有序停放”。(3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
  从紫禁城九重宫阙到现代机关大院,高墙深院始终是中国权力场域的显性符号。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指出,建筑空间是权力运作的具象化载体。汉寿县的破墙之举,无疑打破了这种延续千年的空间叙事。当县委大院与市民广场融为一体,当公务员与晨练老人共享同一片绿荫,物理空间的开放实质是政治伦理的重构。
  就此而言,拆除围墙就不只是一种物理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心理上的革命。当市民可以自由使用政府停车位、在机关食堂用餐,公共服务不再是单向度的施与,而成为双向互动的共享。它打破了民众对于政府的传统认知,让民众意识到,政府并非高不可攀的权力机构,而是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服务者。
  值得注意的是,汉寿县的“拆围透绿”行动并非孤例。在此之前,国内多地已先行探索机关单位向市民开放的模式。比如早在2014年,湖北省黄石市市级机关大院就对市民开放除办公大楼外的公共场所。2015年,河南省兰考县开展大规模“拆墙透绿”行动,县政府等多个机关大院拆除围墙,向公众敞开大门。这些地方的实践表明,拆除围墙并不会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反而能够提升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面对“拆墙运动”的质疑,技术手段的进步给出了安全最优解。当今条件下,人脸识别系统替代了铁门岗哨,数字监控取代了森严守卫,这些都为“拆墙”提供了基础。当然在落实过程中,各地还需注意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全保障。例如,在停车场管理方面,要制定合理的停车规则,引导市民有序停车;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要加强保洁力度,保持大院的整洁。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实则是确保“拆围透绿”行动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保障。
  在这场政府自信的现代化转型中,汉寿县无疑走在了前列。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期待更多地方能够以此为鉴,让公共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构建政民共治的和谐图景。正如围墙倒塌处,权力透明运行;绿意生长间,服务温暖民心。这或许就是老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现代诠释:唯有拆除权力的藩篱,才能真正建构民心的殿堂。
(作者:杨潇,金融从业者)

下一篇:“影像采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