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网约护士”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03日版次:02
| 漫谈 |
  新闻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多样化健康需求增加,居家护理服务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行动不便患者的刚需。记者调查发现,面对潜在的巨大社会需求,“网约护士”推广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4月1日新华社)
  @赵志疆:“网约护士”虽然能给病患及家属带来便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难以预知的风险。一方面,脱离了医院的完备救护体系之后,“网约护士”的操作本身就带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普通家庭并不具备专业的急救条件,“网约护士”在处置紧急情况时难免存在风险;除此之外,由于“网约护士”多为女性,独自上门服务也难免使人心存顾虑。
  此前,济南的“网约护士”之所以叫好又叫座,就在于针对性地化解了医患双方的顾虑:为了不让护士“孤军奋战”,明确网约护理的流程规定;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为护士购买人身保险、雇主险以及医疗责任险等;为了保障护士安全,为护士配备GPS定位,从“出发”就开始全程定位和监控;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明确“网约护士”的注册条件……这些细致的应对举措,不仅扫除了医患双方的后顾之忧,而且逐渐使得“网约护士”成为一个服务品牌。
  @沈彬:对于“共享护士”这个新兴行业,一棍子打死对职能部门来说是最省力的。但是,也需要看到“共享护士”背后群众的正当诉求。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对这些老人来说,如果能有上门服务的“共享护士”的确是一大惠民之举。
  这些年来,国家卫生部门对于医生多点执业,进行了多方鼓励以及政策支持,就是希望医生能够人尽其才,打破医疗资源的地域分配僵局,能够让优秀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的患者。希望职能部门能延续政府对于互联网“审慎包容”的理念,创新监管模式,能在准入、保险、平台责任等多方面规范这个新兴行业,让这个新兴行业摆脱灰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