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云浮解锁乡村文化新空间

改建猪圈卖咖啡 开放家塾作“书吧”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10日版次:03

  村民在世兴家塾中练字。

  南方农村报记者 邓宝盈

  上午11点,云浮市云城区下白村的群姐趁着午饭前的空闲,走进村里的“下小白咖啡屋”。这间充满农家特色的休闲空间由废弃猪圈改造而成,旧家具来自村民捐赠,门外摆放着孩子们创作的瓦片画。咖啡屋不设门窗,完全开放,却从未发生物品损毁或失窃事件。村民们在无客时来此小聚,或品尝咖啡,或享受赠饮,有客时则自觉回避。
  这正体现了云浮“大逻辑”打造新型文化空间的核心要义,即以系统思维打破条块分割,推动空间、功能、主体有机融合,还能连点成线形成文明实践示范带。
  在这一理念下,乡村文化空间正在突破传统形态,让文化以更灵活的方式融入生活,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乡村精神家园。
村级“开花” 镇级“连线”
  透过村内四种建筑,可以管窥良洞村的历史发展脉络。明清时期的镬耳屋、上世纪90年代的青砖屋、21世纪初的小洋楼和如今的别墅呈同心圆式分布,年代自内向外递减,这也是经济发展红利惠及群众逐渐增多的象征。自上世纪80年代起,良洞村依托毗邻温氏集团发展地的优势发展农牧产业,辖内的温氏下属企业2024年总产值超过5亿元。
  随着物质生活富裕起来,良洞村的文化资源也日渐丰富。存放有38米长火龙的村史馆;常同于举办观影、义诊、宣讲等活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延续传统书香文化,冠以旧书院名称的“玻璃房”东轩书院;可容纳超百人,用于举办大型活动的大礼堂……形式多样的文化空间成为不同类型文化活动的载体。
  刚刚过去的三月,良洞村就开展了弘扬经典文化免费观影、爱心义诊、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播放红色电影《建党伟业》当晚,村中的老老少少聚在幕布前,热闹不已,光影变幻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据良洞村党支部书记秦明中介绍,村里每年举办30-40场活动,形成“大型活动在礼堂、中型活动在实践站、小型活动在书院”的举办模式。
  村一级“多点开花”,镇一级“连点成线”。
  新兴县金水台温泉度假村与肇庆学院合办的非遗文创体验馆内,金色的铜铝合金丝线在游客们的指尖任意变换造型,经过盘丝、卷丝、跃丝、叠丝等造型技法,利用施胶焊接固化、上光等辅助工艺,一幅幅广府金绣作品逐渐成型。融融金色灯光下,来自肇庆学院的学生们细心讲解着操作技巧,游客们神情专注,感受“指尖锦绣”的魅力。景区的另一端,130多名学生来到了红色文化长廊,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回顾新兴的峥嵘革命史。
  在金水台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非遗文创体验馆、南药DIY活动室、阅读空间、红色文化教育公园等新型文化空间内嵌于度假村的酒店建筑群间,融于温泉休闲文化之中,每年接待中小学生、机关单位等团体的参观学习超百次。
  这一融历史文化、南药文化、书香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于云浮市首个镇级文明实践示范带上。据悉,云浮市计划今年内完成全市63个镇街的镇级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以此为抓手,带动各镇街串联和优化辖内文明实践站点资源,丰富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让人“坐下” 把人“留下”
  “下小白咖啡屋”开工装修首日,54公里外的云安区富林镇高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另一群返乡青年开办的稻声文化研学营正式揭幕,来自珠三角和河南的亲子家庭共同参与,揭幕仪式由孩子们共同策划。
  他们所在的这栋瓦木结构双层骑楼富有年代感,此前已闲置多年。今年1月,5个年轻人以13年的租期将这里租下,在村委会的支持下进行改造。
  每处空间都被盘活了起来。建筑主楼的庄严礼堂日常作为乡村振兴学院讲堂,用于举办党建活动,不久前的“致敬巾帼力量关爱退役军人”活动也在这里开展。在二楼的文化走廊,从村民处收集来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展现着高二村的风物人情,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非遗玲珑子母灯制作精良、色彩艳丽,云安八音乐器整齐陈列。附楼改作研学营住宿区,建筑后面朝田野的开阔庭院,成为孩子们绘画创作的空间。
  稻声文化的创业合伙人张力告诉记者,一起创业的伙伴主要来自云浮本地,多有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以高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据点,通过研学课程设计,让学生观察和体验高二村的农耕文化、客家文化、历史文化和产业经济发展。他们还聘请村民、招募当地志愿团体——富林镇返乡青年特别行动队成员,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发掘高二村的文化潜力。
  3公里外,富林镇南洋村,新旧两处党群服务中心比邻而立,一个新的空间改造计划正在洽谈中。下小白咖啡店、稻声文化研学项目共同的投资者之一罗伟雄正在谋划新的项目,他希望改造闲置的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当地的花生节,融合花生产业文化,将这里打造为新的文化空间。
  从体制内离职后,罗伟雄长期在云南从事乡村文旅相关工作,近年回到云浮,与其他本地青年一起发起轻资产运营文旅创业项目。在他们的文旅打造中,社区营造是关键理念,强调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有些公共空间,装修越高级,大门锁越紧。”他打算参考下白村的做法,发动南洋村村民共创文化空间。
能“引进来” 能“走出去”
  烟火春熙处,书香沁人。午后,新兴县水台镇棠下村的世兴家塾内,几名学生在孔子像前伏案读书,两名村民在中央挥毫泼墨,余者围坐门庭谈笑风生。“有两个老伯每天都来看书的,我们有空也会来这里坐,还有村民会来这里弹唱自己创作的戏曲,很热闹。”村民邓婆婆告诉记者,村里老人和小孩日常的消遣就是来这里。
  世兴家塾如今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一处新型的阅读空间,旨在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每年一次的学生开笔礼在这里开展,在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这里也会举办活动。由政府购买服务运营的银龄居养服务站与之相邻,为提供便民服务,助老员直接进驻实践站,给老人提供量血压、剪发、茶水、甜品等服务。
  “引进来”的做法,丰富了文化空间的服务供给类型;“走出去”的尝试,则打破了既有文化空间的“天花板”。
  罗定市罗城街道龙华东路的中国移动营业厅内,罗定市首个“政企文”三位一体新型阅读空间——“罗定移动爱家书吧”近日正式亮相。营业厅左侧是移动营业服务场所,右侧是柠檬茶饮品店,一旁的书吧中,百余本图书供市民选择,书吧内还设立了数字阅读视听区,搭载智能阅读机,提供千余册电子书资源。
  传统移动营业厅升级为集“城市书吧”“乡村茶吧”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空间,这一转变引来用户们的称赞。“这里不仅是一个营业厅,更是一个让人放松心情、享受阅读的文化会客厅。”一位女士一手捧着借阅的《世说新语》,一手拿着柠檬茶,感叹道:“书香混着茶香,这才是文化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云浮,像罗定移动爱家书吧这样设于人流密集处的新型文化空间不在少数。据悉,全市共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285个,其中嵌入到景区、酒店、营业厅等商业场景的27个。精神文明实践阵地正在逐渐“走出去”,迈向人流所在之处,“公共性”得到进一步强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