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养老机器人 凸显科技向善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12日版次:02
| 兴农评 |
  近日,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获IEC正式发布,该标准为各类养老机器人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了基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AI+养老”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对于养老机器人未来发展,业界整体持乐观态度。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表示,预计3年左右,陪伴型养老机器人将走进家庭;而能像专业护工一样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的养老机器人,有望在5年左右的时间走入家庭。
  无论古今,遑论城乡,养老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农村而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和资源配置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养老机器人的标准化生产,意味着更可靠、更经济的智能照护设备将进入农村市场。
  从生活照料方面来看,养老机器人可以成为农民的“贴心管家”。农村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都需要自己完成,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这些琐事变得困难重重。养老机器人能够承担起日常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床铺等,还能协助老人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如洗脸、刷牙、洗澡等,甚至可以根据老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包括订餐、送餐、智能加热等功能。
  在健康监测与医疗保障方面,养老机器人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人看病就医不便,且部分老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养老机器人可实时监测老人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体温等,并将数据同步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及时发出健康预警,通知老人及其家人,还可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和建议。
  情感陪伴同样是农村老人的重要需求。农村老人生活相对单调,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养老机器人具备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功能,可以与老人进行互动和交流,陪老人聊天、解闷,为他们提供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还能为老人提供音乐、戏曲、电影等多种娱乐资源,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缓解孤独和寂寞感。
  养老机器人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好,机器人价格昂贵,农村老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等。但相信在未来,这些问题都可以克服。
  机器人养老,这是科技向善的生动实践。当农村老人同样享受科技红利时,城乡二元结构的坚冰必然加速融化。      □陈会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