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06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
科学防癌 筑起全民健康屏障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17日
版次:
06
2025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这一主题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提升公众对癌症的认知,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控制癌症风险因素,推动癌症的早诊早治,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肺癌发病率仍居首位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82.47万例,平均每分钟确诊9人,肺癌、肝癌、胃癌位列发病率前三。男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209.61/10万与197.03/10万。
临床数据显示,约70%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难度与死亡率显著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通过三级预防策略可有效降低癌症负担:45%的癌症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实现预防,30%的早期癌症可经规范治疗获得治愈机会,剩余30%患者可通过综合治疗延长生存期。
内外因交织致癌症高发
专家指出,癌症是内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外源性风险包括吸烟、酗酒、槟榔咀嚼等不良生活习惯,其中吸烟直接导致30%癌症死亡,槟榔食用者口腔癌风险达常人28倍;内源性因素涉及遗传易感性、慢性感染及免疫异常等,约20%癌症与HPV、乙肝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相关。
针对多重风险,防控专家建议公众严格控烟限酒、戒除槟榔咀嚼,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果并限制加工肉摄入,同时保持BMI指数在18.5-24.0区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此外,适龄人群接种HPV疫苗、乙肝疫苗,以及开展幽门螺杆菌筛查与治疗,均被证实可显著降低癌症风险。
规范诊疗提升生存率
我国已建立覆盖85%县区的癌症筛查网络,针对高危人群推行精准筛查方案。肺癌高危群体建议每年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40岁以上人群定期开展胃肠镜筛查,乳腺癌高风险女性则推荐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肺癌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显著优于晚期患者。
在诊疗领域,全国236家癌症规范化诊疗示范基地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普及率持续提升,23种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专家强调,患者应选择具备肿瘤专科资质的医疗机构,根据病理类型和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轻信偏方延误治疗。
临床医生提醒,即使进入临床治愈阶段,仍需警惕持续性咳嗽、异常出血、不明消瘦等症状,及时就医排查。
全民行动构筑防癌防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正通过完善筛查网络、提升诊疗能力、加强科普教育等综合措施,力争实现《健康中国2030》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宣传周期间,全国将组织千场专家义诊、万场社区讲座,并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系列科普短视频,帮助公众掌握“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核心知识。
“癌症可防、可治、可控,关键在于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意识。”专家呼吁,公众应破除认知误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参与筛查,癌症患者需坚持规范治疗和定期复查。 □朱斌
上一篇:
下一篇:
华南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落户广州
上一篇:
下一篇:
华南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落户广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