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广东罗非鱼产业群策群力推动外贸突围

用短视频传播品牌 借预制菜开拓市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4月22日版次:07

  茂南罗非鱼亮相北京。

  罗非鱼产业是广东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美国在全球滥施关税,广东罗非鱼出口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确保广东罗非鱼产业平稳度过关税风暴成为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4月18日,“2025年罗非鱼内销与外贸拓展活动”举办,吸引了100余名行业精英、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多位政府官员、企业家围绕内销转型、外贸突围、品牌升级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行业贡献智慧方案。
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
  茂名市是中国罗非鱼之都,当地拥有成熟完善的罗非鱼产业链条。目前,茂名市有16家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出口量约为10万吨,货值超20亿元,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国提高关税对茂名罗非鱼产业影响明显。据养殖户反馈,4月1日时,广东罗非鱼工厂收购价还普遍维持在3.65-4.65元/斤,到4月10日收购价已降至3元-4元/斤,10天内价格跌幅高达0.65元/斤。对养殖户来说,他们的养殖收益显著减少。
  “截至目前,所有美国订单均已暂停。”广东恒兴集团食品事业部总经理吴金红说,公司正积极应对挑战,在“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框架下拓展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尽管面临困境,但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罗非鱼这一优质蛋白产品推向国内不同赛道。”
  国联水产集团国美工厂总经理陈寅生在发言中指出,公司扎根水产服务业24年,坚持全球买全球卖战略,罗非鱼从广东养殖基地走向世界。美国关税飙升导致出口业务遭受重创,订单积压,养殖户收益缩水。
  国联水产集团国美工厂积极调整策略,启动出口转内销计划,以惠民价格将罗非鱼投放国内市场。同时联合电商平台、商超、餐饮,线上线下全渠道覆盖,打开新销路。
  京东集团出口转内销项目负责人邱昌斌重点分享了出口转内销的2000亿策略及十大落地政策,其中“一产二扶三补贴”政策,即自营产品、扶持政策和补贴,是重要举措之一。
打造中国优质白鱼形象
  广东环球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华南大区销售总监曾斐笑介绍,公司以养鱼、虾为主,涵盖养殖、运输、加工、生产等全产业链,产品销往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美国提高关税之后对公司经营有一些影响,但从长期看,影响较小。目前公司资产布局趋于本土化,国内销售版图覆盖58个大中城市。”
  泰国WaterWood CO.,LTD.CEO、春丰天集总经理王泽锋分享了东南亚市场对罗非鱼的需求潜力和销售策略。他透露,TiK ToK在东南亚拥有超三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三小时,远超美国平均水平。国内企业可以利用短视频矩阵讲述中国故事,通过泰国网红明星宣传罗非鱼产品,并邀请东南亚厨师制作特色菜,推动预制食品进入东南亚市场。
  “我认为抓住德国市场窗口期是多元化战略的关键。”在视频连线中,德国推广代表叶小叶说,德国人均鱼类消费远超全球平均,罗非鱼等白肉鱼受中产、健身及老年人群喜爱,传统鱼类供应紧张,为罗非鱼提供了稳定供应的机会,且德国市场对罗非鱼品牌认知尚弱,可借此打造中国优质白鱼形象。
科技突破带动品牌升级
  广东月光宝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扎根于大湾区,在水产品领域精耕细作,构建起了一套从选育、水质监控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检测体系,为食品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凭借这套完善的检测体系,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不仅在大湾区畅销,而且在其他省份的销量也在增加。”公司总经理助理明梨花告诉记者。
  中山市阜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博介绍,未来,中山市罗非鱼产业将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升级,加强良种场建设,推广混养技术,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同时,深化精深加工,完善配套,加强技术创新,成立烹饪学院,研发标准化烹饪课程,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品牌,开展直播带货,拓展国内外市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所水产加工研究室主任张业辉以“科技赋能罗非鱼产业升级”为题,介绍了团队在酸菜鱼片加工、冷冻技术、内销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他透露,相关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带动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专家黄卉围绕传统食品创新与功能性产品开发,介绍了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延长保质期的最新科学方法。同时,黄卉表示,旅游城市伴手礼、功能性食品等市场潜力大,企业可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尽管面临美国滥施关税等外部挑战,但通过拓展新市场、启动出口转内销、强化全产业链布局等多管齐下,企业家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刘弋文 刘祖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