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家庭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剃头匠三叔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22日
版次:
12
| 家里家外 |
去年,三婶因病去世后,堂弟担心76岁的三叔一人在家没个照应,便好说歹说把他从乡下接到城里。三叔是个剃头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当农闲时分,三叔就背着他的剃头工具,走村窜巷给人剃头。三叔手艺好,待人和气,所以十里八乡都很受欢迎。
刚到城里,三叔很不适应。城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让三叔感到陌生而局促。他常常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眼神中透露着迷茫。堂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爸,您每天去公园转转,认识些朋友,时间就好过了。”堂弟建议道。
于是,三叔开始了他的公园生活。他坐在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听着老人们的闲聊。一天,一个老人的抱怨引起了他的注意。
“现在的理发师啊,都不愿意刮胡子,说麻烦。”老人摇头叹气。
三叔心头一震,仿佛找到了久违的共鸣。他走上前,微笑着说:“我帮你刮吧,我是个剃了50多年头的老剃头匠。”
老人们惊讶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三叔回家取来了他的剃头工具。
他手法熟练地为老人刮着胡子,边刮边聊:“大爷,您这胡子还挺硬的,得好好打理。”老人笑着回应:“是啊,年轻时就这毛病,现在更得靠您了。”
刮完胡子,老人摸了摸下巴,满意地说:“哎呀,这感觉真舒服,好久没有这么清爽了!”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老人来找三叔剃头刮胡子。堂弟家刚好住一楼,三叔干脆在门口挂了个牌子:免费理发刮胡子。他的小屋成了老人们聚集的场所,欢声笑语不断。
有一天,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来到三叔的小屋,三叔二话不说,搬来椅子让老人坐下,然后细心地为他理发。理完发,三叔还特意扶着老人慢慢走回家。老人感动地说:“您真是个好人,不仅手艺好,心还这么善。”
三叔笑了笑,说:“咱们都是老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叔的小屋成了老人们的心灵驿站。他们不仅来这里理发刮胡子,还来这里找三叔聊天、解闷。三叔也乐在其中,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生活的价值。
有一次,一位老人带来了自己的孙子,小家伙害怕理发,哭闹不止。三叔笑着拿出糖果,轻言细语地说:“小朋友,别怕,爷爷给你理个帅气的发型。”小家伙看着三叔和蔼的笑容,渐渐安静下来,最后竟然睡着了。三叔小心翼翼地为他理完发,老人感激地说:“老哥,您真有办法,这孩子平时最怕理发了。”
重新拾起了剃头老手艺的三叔,在城里终于又找回了在乡下老家时的精气神,这让堂弟喜出望外,全家人都十分支持三叔的这份志愿者工作。
□苏应纯
上一篇:
下一篇:
父子两代人的劳动观
上一篇:
下一篇:
父子两代人的劳动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