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春田行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4月26日
版次:
12
天还青灰着,南山的轮廓像浸在砚池里的墨条。晨雾裹着泥土的腥甜在田埂上游荡,露珠压弯了麦冬草的细腰。我常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春耕,看农人用犁尖蘸着朝霞,在赭褐色的土地上写诗。
老牛铜铃般的眸子倒映着云影,耕犁破开板结的冻土,湿润的泥浪便从铁齿间翻涌出来。农人扶犁的姿势像握笔,犁铧过处,蚯蚓在泥里扭出甲骨文的笔画,去年的稻茬被翻作标点。新翻的垄沟是五线谱,布谷鸟衔着音符掠过,惊起泥土里沉睡的草籽。
田埂边的荠菜顶着露水开白花,紫云英的嫩芽从犁痕里探出脑袋。戴竹笠的农妇挎着竹篮,弯腰捡拾那些被犁铧翻出来的石块,动作轻盈如拾掇散落的诗行。她们的布鞋沾满红泥,在阡陌间踩出平平仄仄的韵脚。
晌午的太阳晒软了犁耙的木柄。老农坐在田头石碾上卷旱烟,皱纹里嵌着去年的谷壳。他粗糙的掌心摩挲着新翻的土块,细碎的黑土从指缝簌簌落下,像在数算时令的沙漏。远处传来谁家媳妇的唤声,竹篮里装着冒热气的荠菜饺子,青瓷碗盛着新酿的米酒。
最妙是春夜耕田。月光浇在犁沟里,银亮的水波追着犁铧跑。萤火虫提着灯笼巡田,替沉睡的稻种看守梦境。偶尔有野兔窜过田垄,碰响了豌豆苗上的露珠,叮咚声落进湿润的夜气里,惊醒了守夜人烟袋锅里的火星。
见过城里画家支着画架临摹春耕,却总嫌那些油彩太滞重。真正的春耕图该是水墨写意:犁尖勾皴,泥浪点染,农人的斗笠是宣纸上洇开的淡墨。耕牛脖颈的褶皱里藏着千年农谚,蹄印拓在田泥上,像古籍里的活字印章。
秧苗入田那日,整个村庄都在水光里摇晃。嫩绿的秧把子解开草绳,农人倒退着插秧,仿佛在天地间抄写竖排的经文。白鹭掠过水田,翅尖蘸起涟漪,把倒映的云絮搅成碎银。老农说插秧要“退步原来是向前”,这话让田埂上读书的少年怔了许久。
暮色漫过山梁时,新耕的田地泛着釉色。犁耙斜倚在稻草垛旁,铁齿上沾着的泥已风干成赭色陶片。晚风送来远处祠堂的钟声,震落苦楝树上的花瓣,那些淡紫的小舟漂在田头水渠里,载着二十四节气的韵脚,缓缓流向立夏的渡口。
我总记得母亲卷起裤管踩进水田的模样,她弯腰时,后颈的汗珠顺着脊椎滑落,在春阳下闪成一条银链。三十年后我在异乡的阳台上种薄荷,指尖触到湿润的泥土,突然懂得那些犁沟里长出的不止是稻穗,还有中国人血脉里绵延的、对土地的虔诚。
土地记得所有播种的手掌。当城市的高楼切割着星空,我仍能在钢筋森林里听见遥远的犁铧声——那是古老的诗行正在春天的宣纸上生长,是蛰伏的文明在惊蛰时分舒展根系,是无数双握过犁柄的手,在光阴的褶皱里写下生生不息的密码。 □彭晃
上一篇:
世界赠予我捉襟见肘
下一篇:
上一篇:
世界赠予我捉襟见肘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