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取消参保户籍限制 打通人力资源双循环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10日版次:02
| 农讲所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是社会保障改革的“里程碑”,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深刻内涵。《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此举,旨在打破劳动力流动壁垒,促进城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据报道,2024年,2亿多农民工中,仅35%有职工社保,65%只有新农合,灵活就业者社保全自费,社保水平不高。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在就业地无法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的就业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制约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新政策下,劳动者可以“随就业地参保”,社保转移接续效率提升,后顾之忧消解,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创造了更加有利条件。
  政策红利不仅惠及个体,更助推宏观经济。据测算,户籍限制取消后,劳动力跨区流动意愿将提高15%,有助于缓解制造业“招工难”、服务业“用工贵”等问题。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面临招工难的问题,极大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取消参保户籍限制后,农民工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就业地点,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招聘到合适的员工,从而缓解“招工难”的问题。同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可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确保政策有效实施,还需要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社保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实现社保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方便劳动者办理社保转移接续手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对社保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保意识,让更多劳动者享受到社保政策带来的实惠。
  此外,取消参保户籍限制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城乡之间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流将更加频繁,城乡之间的差距将逐步缩小。例如,一些农民工在城市学到了先进的技能和管理经验后,返回农村创业,就能带动农村产业新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同时,城市的人才和资金也可以流向农村,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资金保障。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我们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在宅基地政策、科技赋能、县域主战场、高额彩礼治理、取消参保户籍限制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汤建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