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故乡的立夏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故乡的立夏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5月10日
版次:
12
吃了立夏坨,石头都踩破。 AI制图
我离开故乡很多年了,先后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由于在城里工作,也不会像故乡的乡亲们那样立夏后要去田地里干农活,但我却一直保持着故乡过立夏的习俗,在家做立夏粑或煮立夏蛋,这或许是缘于对故乡的思念,也或许是希望自己更好地干好工作。
“五一”长假,我去郊区游玩,望着弥漫着夏天气息的郊区田野,听着乡亲们劳动的欢笑声,这时母亲打来电话,说马上立夏了,她从家里给我寄来了亲手做的立夏粑,问我收到没有。
立夏寓意着春已逝夏来临。母亲的电话,让我不由地想起故乡,想起儿时在故乡过立夏那快乐而难忘的时光。
如果说故乡的春天风光旖旎,那么故乡的夏天则是丰姿盛装,到处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
初夏的故乡,整个村子披上苍翠欲滴的绿色帐篷,散发着令人陶醉的浓郁芳香,白云从这峰游向那峰,鸟儿在树枝上飞来飞去,山泉水唱着歌儿愉快地流向远方,春天虽然过去,但五颜六色的各色山花却开得正盛,蓝蓝的天空,和风拂面,让人觉得无比愉悦。
记忆中的故乡,乡亲们很重视立夏这一节气,家家户户要做立夏粑,立夏粑在我们那也称之为立夏坨。
立夏是农忙的开始,乡亲们起早贪黑地在田地里忙农活,需要有好身体,有力气,于是在我故乡,在立夏这一天,乡亲们会做立夏粑来补充体力,增加能量。
在我们那有一种流传了很多代人的说法,那就是“吃了立夏坨,石头都踩破”,意思是在立夏这一天,吃了立夏粑,会身强体壮,力大无穷,石头都可以用脚踩破。当然这话是经不起考究的,立夏粑也没有这么好的效果,但却寄托了乡亲们希望通过吃立夏粑后有力量干好农活的美好愿望。
记忆中,每年立夏来临前,母亲都要准备做立夏粑的食材,比如糯米、大米、芝麻、花生、腊肉、红糖,鼠曲草等。
我曾问母亲,她是怎么学会做立夏粑的,母亲说是从外公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至于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她说问过外公,外公也说不清楚。
做立夏粑是很讲究的,先用石磨将糯米、大米磨成粉,再将洗净的新鲜鼠曲草,切碎焯水,和入揉成面团,包入炒熟的芝麻、花生和腊肉、红糖做的馅儿,然后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制作出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立夏粑,放进锅里蒸熟。蒸熟的立夏粑一开锅,散发出的那浓浓香味,让人很是嘴馋,恨不得立刻吃上几个。
记忆中,我家每次出锅的立夏粑,父母总会先挑几个最好的,让我们趁热赶紧给爷爷奶奶送过去,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那感觉像过年似的快乐,至今仍让人回味。
立夏那天,乡亲们除了吃立夏粑外,也有不少乡亲会煮立夏蛋。吃立夏蛋,其寓意自然与吃立夏粑一样,希望吃后身体好,有力气,在村子里也同样流传着“立夏吃蛋,石头踩烂”说法。
关于立夏,在村里还流传着不少农谚,比如关于天气的,“雨打立夏,有水洗耙,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说的是立夏那天下雨,一年就雨水好;也有关于不误农时的,“春争日,夏争时,下日不如上日”,说立夏后,要抢时干农活,下午种的庄稼不如上午种的,晚一时种的不如早一时种的。
关于立夏这一节气,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也留下很多名篇佳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在《首夏》中写道“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足见诗人对立夏的喜爱。宋代赵友直也有描写立夏的诗句“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陆游的《立夏》更是一幅写生图,“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初夏景致和诗人的满腔热爱。
我离开故乡很多年了,先后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由于在城里工作,也不会像故乡的乡亲们那样立夏后要去田地里干农活,但我却一直保持着故乡过立夏的习俗,在家做立夏粑或煮立夏蛋,这或许是缘于对故乡的思念,也或许是希望自己更好地干好工作。
从郊区回来,收到母亲寄来的立夏粑,不知是激动,还是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
儿时的记忆,像纹身的花纹附在身上,我在想,不管我离开家乡多久,也不管在哪里工作生活,我都不会忘记大山深处的故乡,更不会忘记故乡的人和事…… □王继怀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眼里的菖蒲
上一篇:
下一篇:
我眼里的菖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