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最简单的乐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10日版次:12
| 野蔷薇 |
  “菲心”多用干枯嫩竹用小刀略为削制而成,有时也被应用到戏班的单簧管及双簧管中去。放在嘴里吹奏,可以发出悦耳之声。
  比笛子更简单的乐器,可能是响螺、哨子及“菲”(菲类似于哨子,却多了竹木削制的菲心)了。
  “菲心”多用干枯嫩竹用小刀略为削制而成,有时也被应用到戏班的单簧管及双簧管中去。放在嘴里吹奏,可以发出悦耳之声,当然难以吹出成段的曲调,却是箫或唢呐的“菲嘴”,安装上去,会使音色更温润而完美。
  响螺则无须加工,螺肉被掏空后,遂成了嘹亮的乐器。这通常是卖猪肉者的信号,只要响螺一吹,全村人都知道猪肉佬来了。这种单调的呜呜声,亦难称之为乐曲,但曾是沿海一带抗日游击队号手的用具。光用双手,亦可发出类似响螺的声音,这是很多放牛娃的拿手好戏。双手合拢如螺状,严丝合缝,不可漏气,两个大拇指之间拢成的气孔,就是这件“人工乐器”的孔眼。用力去吹,响亮如吹螺,高明者还能吹奏出简单的乐曲。最极端或牵强的乐器可能是放入口中吹奏的叶笛,但要求的技巧较高,我始终无力掌握。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比用“竹菲”更省事的是拔“簕固”(粤语中,簕即刺,如簕杜鹃即有刺之野杜鹃之谓。簕固疑是野生菠萝,其叶及果实跟菠萝均难以区分,只是果实硬邦无肉,不可食用)叶芯,将软刺削掉,两瓣合起亦可发出清亮的乐声。而将簕固叶去刺,缭绕成喇叭状,是极受孩子欢迎的喇叭玩具,形神兼备,声音悦耳,而易吹奏。只是不耐长久,三五天即叶片枯萎。
  还有一种喇叭玩具是这样的,倘有用完的牙膏壳,将锡皮用剪刀沿着牙膏首端跟壳筒相连处剪掉,剩下一个较坚硬的、漏斗状的物件,将其倒置,插在自制的“簕固菲”上,就成了一支微型喇叭。牙膏壳越大,所获得的喇叭口就越大,就越显得逼真好玩。
  村子里的人,爱哼唱几句戏文的人不少,毕竟音乐最能抒发人的感情。年青人尤喜吹口哨,香港武打电视连续剧《再向虎山行》插曲有云:“留步,喂留步,前面嘅姐姐请稍稍留步——”是年轻男子最爱用口哨哼的一节曲调,对着村姑少妇,显得轻佻而不猥亵,毕竟只剩下曲调而没有露骨的挑逗了。不过,嘴巴与舌头要称之为乐器,似略显牵强。
 □黄金明

上一篇:我眼里的菖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