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植入可吸收“小球囊” 解决肩袖撕裂“大问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5月22日版次:06
  近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成功实施一例国际前沿的肩关节镜微创手术,为71岁香港患者梁先生治愈“巨大不可修复肩袖撕裂”。该技术通过植入可吸收生物材料球囊替代损伤肌腱,术后次日患者疼痛显著缓解,肩关节功能逐步恢复,标志着高龄及手术高风险人群迎来全新治疗选择。
  梁先生因右肩疼痛四年、功能近乎丧失,穿衣、梳头需家人协助,夜间常因剧痛惊醒。经检查,其肩袖撕裂程度已达“不可修复”级别。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高龄患者风险极高。
  该院运动医学中心郑小飞教授团队最终采用可吸收球囊技术,通过两个5毫米切口完成手术:植入生物材料球囊后,其充气形态如同“生物气垫”,填补肌腱缺失的力学空缺,稳定肩关节动态平衡。术后影像显示,患者肩关节力学结构显著改善,疼痛评分从术前8分(重度疼痛)降至2分,被动上举范围从30度恢复至120度。
  该院运动医学中心何河北副主任医师介绍,该技术核心优势在于微创高效、即刻支撑、自然修复与经济安全。手术全程仅30分钟,出血量不足10毫升,术后次日即可开展被动康复训练,避免传统开放手术10厘米切口及两周住院的弊端。球囊快速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基本活动度,患者术后次日已能在家属辅助下完成梳头、洗脸等动作。球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2年内逐步吸收并诱导组织再生,实现“先支撑、后修复”的双重重建,规避人工关节磨损风险。治疗成本较传统关节置换降低40%以上,术后3天即可出院,显著减轻患者经济与医疗负担。
  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肩袖损伤发病率超60%,其中约10%为不可修复的复杂撕裂。传统治疗手段下,许多高风险患者被迫放弃手术,长期忍受功能障碍。可吸收球囊技术以低创伤、高安全性突破这一困境,为老年群体打开康复之门。
  专家提醒,肩袖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公众需警惕“抬手疼痛”“夜间痛醒”“肩部无力”等信号,及时就医可避免病情恶化。
  目前,该院运动医学中心已构建全链条解决方案,年均完成肩关节微创手术超500例,持续引领华南地区肩肘疾病诊疗创新。
□朱斌 张灿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