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打造微短剧“友好城市”,韶关下了一招“好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7月03日版次:02
| 快评 |
  7月1日,南岭微短剧创拍大会暨采风调研活动在韶关市丹霞影视拍摄培训基地启动!会上,韶关宣布出台网络微短剧产业系列扶持政策,市财政将每年安排微短剧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鼓励网络微短剧剧本创作、拍摄补助以及产业活动等工作。
  作为当下的风口赛道,微短剧目前正处在“大爆期”。该如何抢抓先机、快人一步?举起微短剧“友好城市”的大旗,广邀各路微短剧“玩家”前去实地调研、体验,并顺势送出自己的“政策大礼包”,这是韶关的思路和打法。相比于对政策的包装和概念提炼,具体扶持政策的内容固然重要,也将是接下来留住各路玩家,吸引其在韶关安营扎寨的关键,但就吸引关注的“前半篇”文章而言,微短剧“友好城市”的提出或许更为关键,是一步不折不扣的好棋。
  应当承认,相比国内微短剧产业的排头兵城市,韶关仍有差距。比如,郑州规划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微短剧创作之都”,在2024年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23亿元的基础上,力争2027年突破100亿。该市去年印发的专项扶持政策亦涵盖了微短剧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其政策力度、宽度等完全不亚于韶关,后者又凭什么能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路来?
  就此来看,打造微短剧“友好城市”的概念就提供了一种差异化的思路,比之扶持政策手笔,微短剧行业本身的产业基础、集聚度等方面,韶关或许难以正面突破,但在比拼政府服务、在构建微短剧产业发展环境的友好度上,韶关完全可以大做文章:囿于客观制约,韶关在资源厚度等方面确实难以与其他地方一较长短,但在服务上却可以通过主观努力,用心和真诚做到名列前茅的。
  打造微短剧“友好城市”,需要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每年2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虽非天文数字,却如及时雨般覆盖剧本创作、拍摄补助、基地建设等环节,精准切中了微短剧产业从野蛮生长迈向精耕细作的关键节点,为处于起步阶段或寻求突破的创作者和小微团队提供了关键支持。但除了这些,韶关还要补那些课?人才缺乏的问题、产业投资基金的问题,等等,这些可能的缺失项或者薄弱项,下来无疑需要一一补足。
  韶关独特的山水资源,是不是拍摄微短剧的“加分项”?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丹霞岩壁的嶙峋纹路、大峡谷的幽深光影、禅宗祖庭的暮鼓晨钟……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但对于场景要求相对单一微短剧而言,这些并非是没有替代方案的“必须项”。只有当微短剧产业需要的各类要素、资源可以轻松获取,比如产业协会、联盟串联起各类主体,政府为剧组进景区取景提供背书、好剧本可以拉来风险投资……当所有的这些形成了良好的服务生态,微短剧“友好城市”名号在业界口口相传时,韶关或许才有望迎来微短剧产业“井喷”的收获期。
  (作者:胡一刀,时评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