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2版: 热土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回到老屋,做一棵植物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05日
版次:
12
| 且听风吟 |
永兴村14号是我家老屋的门牌号。老屋很老,有三十年历史了。三间青砖瓦房夹在一排新楼中间,显得十分不合时宜,甚是寒酸。在村里人都发达起来、造楼买车的时候,我家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但我一点也不觉得老屋寒碜。它像画册上的旧时女子,端庄素净。磨光的石凳,斑驳的栏杆,砖缝间的绿苔,都刻印着光阴的故事。
老屋刚刚建造的时候,父亲每天忙着挑沙、搬砖、拌水泥,母亲忙饭,给瓦匠师傅递砖,找木匠师傅打家具。新屋上梁的那天,师傅在梁上说好、撒喜糖,孩子们抢成一团。
老屋曾经是气派的,轩敞的,热闹的。建造这所房子时的父母是年轻的,干劲十足的,眼里有光的。时间改变了一切。老屋没有变,它看起来更加亲切和慈祥,它只是老了。让它变老的不是时间,而是风雨。它看起来有些落寞,让它寂寞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
屋里的陈设极简陋,家具已经旧了,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组合衣柜。柜门上镶的镜子好像变得很窄,窄得放不下几十年后站在它面前的人。想起读书时,那个趴在书桌上写作业的我。初夏的风穿过南北的窗户,窗外是沉沉的绿阴,布谷鸟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唱,时间仿佛停留在那里。
屋角的缝纫机生出了锈迹,那时它整天嘚嘚地叫。母亲在为女儿做小衣裳,有夏天的裙子、冬天的棉袄。缝纫机旁边的箱子里装着女儿小时玩的积木。堂屋里只有一张四四方方的饭桌,四条长板凳。逢年过节,桌子上盛满了酒菜,也盛满了笑声。房子前年装修吊了顶,梁上不再有燕子来筑巢,飞来飞去,卿卿我我。
最喜欢屋后的小院。从前院里有梨树,夏天的时候青果累累,有棵柏树,有棵丹桂,它们因为一些人和事消失了。现在,母亲在原先桂树的地方栽了株腊梅,用废弃的水缸养了睡莲和水葫芦。睡莲有种佛性的美,水葫芦紫色的小花玲珑可爱。如果在有月亮的夜晚,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老屋和我一起沉浸在水一样的气息里。
小院后面是三间平房,是后来翻新的,有厨房、卫生间,有太阳能和空调。和城里的生活设施一样,一切都很方便。但我仍然怀念旧时的土锅灶,妈妈炒菜,爸爸在灶下添火,我迫不及待地去铲锅里的贴饼子。那时候,村里就会响起婶子们的呼喊声:“大侠子——回家吃饭来——”那声音环绕着村庄,和屋顶上的炊烟一起,袅袅飞升。
回到老屋,人就像屋前的花草树木一样,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只会拥抱脚下的泥土,呼吸阳光雨露,做回一棵植物。
□王晓燕
上一篇:
抓猪仔
下一篇:
月下偷瓜记
上一篇:
抓猪仔
下一篇:
月下偷瓜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