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专养25头中等罗氏沼虾 错峰上市卖价高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25年07月15日版次:09
■ 达人档案
  地点:浙江嘉兴
人物:张老板
养殖品种:罗氏沼虾
养殖经验:20年
养殖秘籍:市场洞察转换品种,差异化养殖销量好
  在浙江嘉兴的广袤水乡,张老板的百亩虾塘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位有着二十多年养殖经验的养殖大户,凭借市场洞察、品种转换的决心,7年前就从河虾转养至罗氏沼虾,如今亩产稳定在25头左右规格,一年下来,亩利润过万元,在当地养殖户中堪称典范。
洞察市场导向
提前7年转养罗虾

  “我二十几年。”当被问及养殖年限时,张老板的回答简短而有力。这二十多年的光阴,记录着这位传统养殖户向现代经营者的蜕变。
  7年前,张老板与许多嘉兴养殖户一样,以青虾养殖为主。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张老板意识到传统经验需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他投资建设了钢丝大棚,在不使用锅炉的情况下,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投苗时间,控制温度,既节约了成本,又保证了虾苗生长环境。
  “虾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状态会告诉你一切。”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张老板掌握了通过水体颜色、虾体透明度、摄食活跃度等细微变化预判养殖问题的能力。这种经验使他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反应,将损失降到最低。
  “现在养殖户都跟风,哪个赚钱养哪个。”张老板一语道破行业普遍存在的盲目性问题。但与大多数跟风者不同,他有着清晰的市场判断和品种转换策略。
  大概7年前,当南美白对虾行情开始下滑时,张老板敏锐地察觉到罗氏沼虾的市场潜力,开始转养该品种。
  “南美白对虾行情不佳,价格就不好,罗氏沼虾相对稳定。”他云淡风轻地说道。
  这种市场导向的思维使张老板避开了许多同行陷入的价格战泥潭。他深入研究罗氏沼虾的市场特点,比如在广东市场,大规格虾更受欢迎;而在嘉兴本地,25头左右的中等规格也有稳定需求。
  因此,他制定了差异化养殖策略,不盲目追求大规格,而是根据目标市场选择最经济的生长节点:在100多亩的养殖规模里,选择分批放养策略,稳定塘口放苗密度,养殖周期为120-130天。在4月放苗,8月上市;同时5月继续放另一批苗,9月陆续出虾,11月开始晒塘、消毒,准备下一年养殖。
  实现8月至11月连续上市,避开1月放苗、5月上市的锅炉养殖高峰期,这样既平摊了风险,又抓住了市场价格波动中的机会窗口。“虽然早上市价格更高,但锅炉加温成本也大幅增加,自然温度养殖模式更经济。”张老板算了这样一笔账。
坚守稳定为王
首选优良养殖产品

  在养殖业中,饲料质量直接决定养殖成败。“如果饲料质量不稳定,虾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挽救。”张老板深谙此道,并透露,3年前,因为偶然机遇,他选择了铭治饲料,并一直沿用至今。
  “已经用铭治饲料3年了,情况尚可稳定。”张老板的评价看似平淡,却蕴含对饲料品质的高度认可。他特别强调稳定性,并表示,他需要保证饲料质量和稳定,每年的10到20批饲料,每批都要有质量保证。
  “最早吃的饲料可能已经倒闭了,有些饲料厂商因质量控制不严而退出市场,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张老板举例,相比之下,饲料的稳定表现,赢得他的信任。“目前在嘉兴地区,我没听说过铭治饲料有问题的情况。”可见,口碑效应在养殖圈内尤为重要。
  稳定的产品供应只是张老板养殖过程中的一部分。他的整个养殖体系都贯穿着“稳”字理念。稳定的放苗时间、稳定的养殖密度、稳定的养殖周期、稳定的清塘消毒程序。这种稳定、标准的操作模式,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不可控因素,保证了产出的一致性。
  站在塘基上,张老板望着即将上市的虾塘,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满足。或许正是他这种积累经验又不固守成规,关注市场又不盲目跟风的养殖理念,才是现代养殖业的生存之道。
□朱洁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