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11版: 健康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荔枝壳煮水“下火”缺乏科学依据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25年07月15日
版次:
11
今年荔枝丰收,人们在享受“荔枝自由”的同时,也因“上火”问题发愁。近期“荔枝壳煮水去火”的说法引发热议,但中医专家指出,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李博表示,中医经典中入药的是荔枝核而非荔枝壳。荔枝核药性偏温,主要用于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等“寒凝气滞”之证,服用过多反而可能上火。荔枝壳虽在古籍中有零星记载,但目前未形成入药共识,临床也未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补充,药材的品类、产区及炮制方式对功效影响极大,并非所有荔枝壳都能随意入药。此外,荔枝壳表皮粗糙,残留农药、虫卵等难以清洗,存在卫生隐患,不宜广泛推广。
想吃荔枝又怕上火,专家推荐更安全的替代方法:荔枝肉可蘸盐水或酱油食用,既能提升口感又能下火;搭配咸柠檬水、咸金桔水或用咸鱼头、咸肉加芥菜煲汤,也是夏季去火的食疗选择。
杨志敏强调,适量食用荔枝对身体有益,其能补肝脾、益肝理气、补血安神。但关键要控制摄入量,避免无节制食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智提醒,空腹大量吃荔枝可能引发“荔枝病”——一种因急性代谢紊乱导致的低血糖症,严重者会昏迷甚至死亡,尤其需警惕4岁以下儿童、糖尿病患者及老人。
具体食用建议:无糖尿病史的成年人每日食用常规大小荔枝不超过10颗;儿童不超过5颗;糖尿病患者及身体虚弱者建议仅尝1-2颗,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欣华
上一篇:
老人蹲起后晕倒 当心体位性低血压
下一篇:
“蝴蝶”汤
上一篇:
老人蹲起后晕倒 当心体位性低血压
下一篇:
“蝴蝶”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