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1版:文化室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鼠鲶一锅烩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03月2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岭南风物
  农历鼠年已至,老朋友聚会,闲聊时常言及鼠类。其中一老友描述珠三角农村“鲶鱼捕鼠”的情景,听得众人啧啧称奇。
  该老友在农村生活时,日子曾颇感拮据。穷则思变,便想法捉些鱼虾改善生活,鲶鱼自然成了目标之一。捕捉鲶鱼的最好季节是春天。经过整整一个冬季的沉寂之后,鱼类多从深水域的河海游到小河小涌处“散春”(产卵)。其中“艺高胆大”的鲶鱼,往往趁夜晚海潮涨满时,游到水田的基边,一边“散春”,一边伺机觅食。
  鲶鱼觅食的方法可以说是“大智若愚”,说得通俗点就是“扮猪吃老虎”。鲶鱼“散春”后,在田基边的浅水处作短暂的小憩,有时是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有时则微微地摆动尾部,发出轻轻的声音,以引起岸上走动觅食的田鼠的注意。
  田鼠靠薯类谷物为生,秋收后田里散落一些谷粒,田鼠尚可勉强维持生存。但一到春天,珠三角一带的农田就要入水浸田,连残留下来极其有限的谷粒也找不到了。田鼠面临饥荒,就改变觅食方法,潜伏于田基边,捕捉一点小鱼虾果腹。鲶鱼正是利用田鼠的这个特点,向田鼠频送“秋波”。一些田鼠不明就里,就向水中的鲶鱼发起进攻。
  有道是“胆小如鼠”,田鼠开始时确实极其小心谨慎,先是轻轻地咬鲶鱼伸到田基上的尾巴作试探。生性凶猛的鲶鱼,这时却十分了得地沉住气,任由田鼠摆弄。田鼠的胆子逐渐大起来,咬破鲶鱼的皮肤吮血。鲶鱼竟然可以索性装死,忍痛浮在水里。等田鼠完全放松警惕,准备饱餐一顿时,鲶鱼反攻了,放在田基边的尾巴猛地一甩,将田鼠甩进水田里。
  陆地上的“李逵”一到水里,自然不是“浪里白条”的对手,只消几个回合,鲶鱼便制服了田鼠,把田鼠一口一口地吞入腹中。吃饱喝足后,才优哉游哉地随潮水退落游回河海中。 
  了解到鲶鱼的这些特点,等到春天上半夜涨潮时,老友手拿一支电筒,一只捞网,到田边去静心守候。听到有响动后,凭经验估计,那是鲶鱼和田鼠搏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便迅速接近目标,突然亮起电筒,坐收渔人之利。 
  珠三角的一些水乡有一句谚语:老鼠拉鲶鱼——一命搏一命。鼠鲶之争,经常是“渔人”得利。每年春天,老友就来个“鼠鲶一锅烩”,配以姜、豆豉和腐竹,做成别具风味的什锦煲,这是一般美食家也很少有机会能品尝到的美味。老友的描述,惹得我等垂涎三尺……
           □李澄波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