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专题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政府扶植亲缘企业独占农村客运
紫金县交通局10多年来将所有新增线路交给县运输公司,导致不公平竞争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10月3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付伟


农村客运市场乱与治
  □本报记者 付伟
  紫金县运输公司如今无疑成为众矢之的。除了“紫河线”等个体车主与之龃龉不断外,县内另外两家客运企业也开始走到前台,公开与其大唱反调。县运输公司为何能获得农村客运的专营权?为何其阻挠个体车主更换新车有恃无恐?为何在历次博弈中,县运输公司均能稳操胜券?它,究竟有何神通?
  在重重迷雾的背后,似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但这只手,并不是市场本身。也许,这正是紫金客运市场目前最大的潜规则。
三国演义成一家独大
  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希望。但在紫金,这条市场经济的金科玉律明显“水土不服”。
  在集体化时代,紫金汽车总站(以下简称“汽车总站”)是全县唯一一家客运企业。“现有的许多县内农村客运班线都是我们开辟的。”忆往昔,汽车总站吕副站长不禁陶醉于那段辉煌的历史中。
  上世纪80年代,改革春潮涌动于南粤大地,客运市场的闸门逐渐被打开。随着多元经营主体的涌入,汽车总站也结束了它独步紫金客运的时代。1981年,紫金县城一家集体所有制的搬运站获得了客运线路经营资格,摇身一变成为紫金县第二运输公司(以下简称“二运公司”)。同时,紫金县交通局下属的劳动服务这家公司也瞄准了客运市场这块肥肉,改制成立紫金县运输公司,并在1998年正式与交通局实现“政企分开”。加上为数众多的个体经营者,在20世纪的最后10几年里,在紫金通往各地的客运班线上,展现出一幅“群雄逐鹿”的全新画卷。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个体车主纷纷挂靠运输企业,汽车总站、县运输公司、二运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如今又过去10年了,紫金县农村客运市场已物是人非。曾属于汽车总站的头把交椅,已被县运输公司取而代之,但作为失利者的汽车总站输得并不口服心服,“县运输公司在紫金的地位很特殊,现在还直属于交通局,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关照”。
  在许多人眼中,虽然县运输公司早在1998年已跟紫金县交通局脱钩,成为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但实际上它并未真正“断奶”,与县交通局一直关系密切。据知情人士透露,县运输公司原本是交通局的一个直属部门,人员的身份、待遇与交通局其它职能科室相差无几;政企分开后,在县运输公司的部分交通局干部就顺势转变成企业职工。在2006年的《紫金年鉴》中,对县运输公司有如下一段描述:“紫金县运输公司属县交通局直属企业,是全县3大客运企业之一,主要经营下半县(古竹、蓝塘等线路)客车运输及县内的出租车经营管理业务。2005年,县运输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被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党支部’。”
  客运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线路资源的竞争。自从县运输公司上世纪90年代涉足客运市场以来,手握线路审批大权的紫金县交通局,几乎把所有新增线路都批给了自己的这家直属企业。
  而作为河源市交通运输集团的一家子公司,汽车总站在业务拓展上却完全受制于紫金县交通局。这种“爹不亲娘不爱”的尴尬处境,使汽车总站在县运输公司的咄咄进逼下,毫无招架之力。
  在目前紫金县163条营运线路中,县运输公司瓜分了其中的95条;拥有40多年历史的紫金汽车总站只剩下46条老线路仍在运营,不及县运输公司的一半;二运公司则以22条线路位居末席。
  汽车总站白副站长说:“从1996年开始,汽车总站就再也没有获得一条线路。”而记者从二运公司何副经理处也获悉,1990年后,二运公司的线路数量就开始零增长。
  短短十年,县运输公司一番“跑马圈地”后,紫金客运市场现在是空有“三国”,而鼎足之势已不复存在。
暗授农村客运经营权
  对于雄心勃勃的县运输公司来说,好运仍在继续。今年3月25日,紫金县农村客运经营权这块蛋糕,稳稳地落在了县运输公司经理王仕强的手中。
  2006年,省交通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客运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规定“农村客运向民营资本开放,一个县(区)农村客运企业数量不做限制”;2007年,《紫金县农村客运实施方案》出台。其时,紫金农村客运究竟谁来经营,主体尚不明确。于是,一场围绕争夺农村客运经营权的激烈角力,在紫金县三大客运企业之间悄然展开。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两份标题相似的文件,一份名为《紫金汽车总站关于推进农村客运发展和完善农村客运经营的实施方案》,落款日期为2007年8月5日;另一份名为《紫金县运输公司发展农村客运实施方案》,落款日期为2007年12月13日。“我们提出的实施方案比县运输公司还早,是我们启发了他们。”汽车总站吕副站长认为,在三大企业中,他们的反应速度是最快的,不料到最后,自己还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官方似乎并未感受到汽车总站的这种热情。紫金县交通局郑副局长告诉记者,在农村客运开办之前,他们曾将县内三家客运企业召集到一起,而“汽车总站和二运公司都不愿意去做,认为搞农村客运利润低,没有赚头”。无奈之下,县政府才决定把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交给县运输公司”。县运输公司王仕强经理,也把农村客运比作一个不得不接过来的烫手山芋,“明知亏本也要去做,这既是县里的要求,也是百姓的期盼”。
  按照郑、王二人的说法,曾跃跃欲试的汽车总站退出农村客运经营权的竞争是主动、自愿的。而当记者来到紫金汽车总站求证时,该站钟站长却大呼冤枉,“我们不断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申请开办农村客运”,可惜一直都是在“单相思”。没有任何的公开竞争程序,农村客运经营权就被县政府莫名其妙地指定给了县运输公司。二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虽没有提出书面申请,但一直关注此事,希望能分得一杯羹。
  今年4月15日,不甘失败的汽车总站再次向县交通局提出申请,报告的标题特意在“开展我县农村客运经营”前增加了“公平公正”的修饰语。半个月后,《紫金县运输公司实施农村客运工作方案》获批,一切尘埃落定。 
运输公司抢古竹线路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汽车总站为痛失农村客运经营权而耿耿于怀之际,县运输公司经理王仕强又“抢”走了其经营多年的紫金至古竹线路。
  在紫金,王仕强是该县客运市场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除县运输公司经理的头衔外,他还承包经营了多条县内外线路,其中就包括汽车总站属下3条紫金至古竹的线路。但用汽车总站白副站长的话说,王仕强“所拥有的只是这3条线路的使用权,其经营权仍握汽车总站手里”。
  今年年中,已经肩负发展农村客运重任的王仕强,突然将自有的古竹线路车辆自汽车总站迁出,却未按规定将营运证件交还。随后,王仕强将原有车辆报停,更换成了县运输公司为发展农村客运所购置的新车,拿着汽车总站的营运证件重新运营古竹线路。
  这样一来,原属汽车总站的线路,就变成了县运输公司的农村客运线路。为此,汽车总站多次找到县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要求对王仕强及县运输公司这种偷梁换柱攫取线路的做法进行制止,但一直无果。
  汽车总站再也沉不住气了。他们决定在近期购置符合农村客运等级要求的客车3辆,投入紫金至古竹线路。倘若成真,则在同一条古竹线路上,就将出现汽车总站和县运输公司车辆并驾齐驱的奇特景象。
  而令紫金汽车总站最不能容忍的是,9月5日,县运输公司反而向紫金县交通局“告了一状”,指责汽车总站采用新一轮挂靠经营的形式,申请另行投放紫金至古竹的县内客运班线,并给汽车总站扣上了“破坏了农村客运市场,扰乱全县农村客运实施计划”的帽子。省交通厅明确要求开展农村客运严禁出现新的挂靠经营,吕副站长对此心知肚明,“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用挂靠经营的形式新开线路,县运输公司是在诽谤”。
  对王仕强及县运输公司的换车“抢”线行为,当地还流传着另一种解释:原来跑古竹线路的车是20多座,如今的金龙公交型客车变成了核定40多座。座位一多,就能拿到更多的农村客运补贴了。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