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堵输入内防扩散 |
卫生部门以“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为现阶段防控目标
|
|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6月13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
作者:朱雄慧
|

|
■关注甲型H1N1流感 □本报记者 朱雄慧 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甲型H1N1流感警告级别提至最高级6级,宣布全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期到来。 昨日下午,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就防控甲型H1N1流感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中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策略依然是“外堵输入、内防扩散”,这一防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世卫组织提升警戒级别后,中国将在现有的防控措施上,把“减少二代病例,严防社区传播,加强重症救治,应对疫情变化”作为现阶段防控工作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重点在诊治病人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韩卓升强调,世卫宣布的全球进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期,仅反映了病毒传播的地理范围,而不是指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到目前为止,北美之外病例的病情都是轻度至中度。 韩卓升说:“具体地说,第6级意味着我们现在有证据表明,世卫组织的区域当中,不止一个区域出现了明显的、持续的甲型H1N1病毒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对此,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对已有的国家大流行的预案进行相应调整,把工作重点从大流行的准备阶段调整到应对的阶段。鼓励重点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而不是试图对疾病进行围堵。同时,做好准备管理更多可能病情更重的病例。 局部可能暴发流行 截至昨日早上8点,我国内地共有13个省份确诊了12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60例,仍在医院治疗66例。绝大多数病例都是输入性病例,传播链条清晰,能追踪到明确的传染源。 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月10日,出现了首例确诊病例,之后输入性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第二个阶段是5月29日,出现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二代病例,并呈现出二代病例不断增多的趋势;第三个阶段是出现了个别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本土病例并引发二代病例。我国引起社区范围内持续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 毛群安介绍,我国防控疫情的具体措施包括:做高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医学观察,控制和减少二代病例的出现;控制传染源、阻断疫情的持续传播,迅速控制社区暴发,扩大网点的监测范围,覆盖全国50%以上的地级城市,并拟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市和部分的重点县;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诊疗技术水平;加快疫苗的生产研制。 暂不建议关闭学校 自香港铜锣湾圣保禄学校12名学生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6月11日,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宣布,全港学校停课两星期。 对于内地是否需要关闭学校,卫生部和世卫专家都认为尚未到需要采取这个做法的程度。韩卓升说:“目前世卫组织还不推荐采取关闭学校的措施,这个措施还不是非常必要。但如果在学生当中出现了这种聚集性的病例或者出现流感暴发,为了避免疫情的传播,由于快到放假的时间了,可以考虑提前放假。” 毛群安强调,中小学生是流感的重点保护的人群,防控流感重点要保护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在下一步严防社区传播的策略中,学校是一个重点的场所。 到目前为止,H1N1病毒是一个新的病毒毒株,人群对H1N1几乎没有免疫力。跟季节性流感相比,甲型H1N1流感感染最多的是25岁以下的人群。另外,在30-50岁的年龄段中,病死率要比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病例所造成的病死率要高,目前H1N1的病死率大约在1%-2%,而普通的季节性流感造成死亡的年龄段通常都是在60-65岁的老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