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21版:读与写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常识被潜规则异化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9年06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付伟


  编者按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常识”: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我们照例请来数位作者撰写这一题目。需要提醒的是,文学创作不同于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命题旨在选拔考生,着重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学创作则更着眼于耐读、新奇。这四篇文章并非应试作文,不具应试参考价值,但其思考、创作角度新颖,学生们日常不妨借鉴一番。
  □付伟
  常识,曾是幼时读书的一门启蒙课程。“常识”课会告诉你,醋精是酸的,白糖是甜的,食盐是咸的,芥末是辣的……随着个体生命的成长,在知识链条不断延展的同时,人们的常识体系也迅速突破自然科学的范畴,而进入更加变幻的社会领域。
  自然常识可以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获得更新,即便如同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这般的颠覆性常识革命,自然常识的唯一性和普遍性还是不可挑战的。建筑于真理之上的自然科学知识由“发现”演进为“常识”,需要的只是时间。
  然而,社会常识,则更多需要用相对主义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人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在某一特定的节点上,总会获得固定的职业位置,处于有限的社会组织中。不同的活动领域肌体内部,各自发育着形形色色的常识体系。虽然有偷换概念之嫌,但这种存在于小圈子中的常识体系,亦可以完全被另一个更为摩登的词汇——“潜规则”所覆盖。
  也正是因其发育、成长的小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诉求,因此,一旦这些已经被潜规则异化的社会常识,进入更为广阔的社会视域,这些在各自小圈子中如鱼得水的常识,就会或多或少表现出与社会基本常识难以完全耦合的一面,甚至沦为“反常识”。
  1994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两基”评估验收团到克拉玛依市检查工作,克市教委组织中小学生为验收团举行汇报演出。18时20分左右,由于舞台上方7号光柱灯烤燃附近纱幕,引起大幕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致使众人被烧或窒息而亡。在被大火吞噬的325个生命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而距离火源最近的领导干部们却大多安然无恙。如此怪状,只因主席台上某位领导临危的一句高呼:“让领导先走!”于是,这场可耻的大火,成为克拉玛依这个北疆油城新的身份标签。
  对于那个喊出“领导先走”的干部,对于那些果真能够将288名孩子当成“防火墙”坦然逃生的领导来说,任何道德审判都无法洗刷其人性的丑恶。
  15年过去了,2009年6月5日,当四川成都市郊的一位农民同样身处火海之时,他却未加踌躇,将自己身后的侄孙女从眼前唯一的逃生窗口塞了出去。
  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文化水平,农民和干部相差悬殊。然而,在道德常识的天平上,孰重孰轻,却一目了然。
  一般而言,在突发事件里,决定人们行为方式的因素中,本能与常识往往占据主要成分。只不过,上述两场大火,常识却被潜规则烧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面目。保证官员安危无疑是那位喊出“领导先走”干部的“常识”;而在农民看来,孩子的生命当然更加宝贵。
  由此可知,越是结构复杂的社会组织,游弋其中的潜规则也越是纷繁复杂。由于潜规则往往只是以该组织自身的利益为核心而衍生出来的,因此,其中那些被潜规则异化的社会常识,相对以社会全体成员为作用对象的基本常识,背离程度较高。而在具体的事例中,那些被潜规则异化的社会常识往往能够先于基本常识而率先启动。
  同时,让人担忧的是,那些结构复杂的社会组织,往往因权力、财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而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因此,虽然这些潜规则化的社会常识发生直接作用的群体规模有限,但在“官味”甚浓的中国社会体系中,这类“常识”会伴随传导效应释放出巨大能量。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常识”一旦在迅速传染的过程中,被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社会基本常识的崩溃,将最终不可避免。
  社会常识,特别是道德常识,其实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以社会全体成员的名义所共同签署的一种虚拟契约,是维系整个社会稳定及具有可再生能力的基本保障,也是人们可以对任何被潜规则异化的社会常识进行讨伐的底线伦理。然而,疯狂转动的社会车轮,却让“底线伦理”的概念,在当下人们的认知视野中,变得愈来愈模糊了。
     (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