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人与法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溆浦选民罢免人大代表
法律专家认为,罢免制度需更明确,选民可以边学边实践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5月27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今年4月15日,湖南西部小城溆浦县一选区的6444名选民投票罢免了县人大代表米晓东。15天后,该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终止了米的人大代表资格。
  米晓东遭遇罢免,源自其获刑。选民们质疑,犯罪分子怎能当代表?
  而根据代表法规定,获刑且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代表,服刑期暂停执行代表职务,但“代表资格”仍在。如想罢免,必须获得联名和过半选民的支持投票。
  中国区县人大代表由直选产生,近年罢免案例不少,但成功者寥寥。在此情况下,溆浦案例的意义更加凸现。
“犯罪分子怎能当人大代表”
  从今年3月开始,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民主街居民不断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朱湘反映,已经获刑的米晓东已经不适合再担任人大代表。
  米晓东从2003年起,先后担任居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2007年获5000多张赞成票当选县人大代表,代表的正是民主街所在的第138选区的选民。
  然而,今年4月,在相同的地点,面对相同的选区选民,已是戴罪之身的米晓东,被5000多张选票罢免。
  据溆浦县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颜克约介绍,米晓东当选人大代表初期一直能够认真履职,不过,此后的米晓东忙于赌博。
  2008年年底以后,米晓东因涉嫌经济犯罪先后被刑拘、撤职,并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执行。
  去年9月,米晓东的判决书送达民主街居委会,社区选民逐渐获知米晓东获刑的消息。
  提起米晓东,第138选区选民、民主街居委会原主任黄万球就很激动。黄万球介绍,米晓东挪用公款,居委会损失巨大,他已经5个月没有领到退休金。居委会其他在职人员,多数已经数月分文未进。
  更让他们气愤的是,获刑后的米晓东,仍保有人大代表资格,“犯罪分子怎么还能代表?”
选民问计县人大
  愤怒最后化作了行动。
  3月上旬,朱湘等民主街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到溆浦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去掉”米晓东的人大代表身份。
  负责任免联络工作的颜克约解释说,河北省人大常委会2004年曾提出同样的问题,全国人大回复是:对宣告缓刑的,不属于代表法规定的“正在服刑”,不应暂停其执行代表职务。如果不宜继续担任代表职务,原选区或选举单位可罢免其代表职务或劝其提出辞职。
  因此,摆在选民面前有两条路:要么罢免,要么劝辞。
  劝辞遇到了找不到人的窘境。颜克约多次尝试联系米晓东,但米手机一直无法接通。最终,朱湘联系上了米晓东,得知对方远走珠海。电话中,米晓东表示愿意主动辞职,但此后却一直没交辞职报告。
  主动劝辞之路走不通,剩下的惟有罢免一途。
选民成功了
  根据选举法规定,要想罢免米晓东,需要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书面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求,并写明罢免理由。
  为了表现联名的选民多样化,签字选民中除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外,还有退休官员、党员,以及普通居民。
  为了满足法定的50人以上有效联名,和“不想留争议”,民主街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文朝辉动员了51人。
  3月21日,第138选区51名选民的联名罢免要求被送到县人大常委会。
  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核实了联名选民资格,并将此事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后者同意启动罢免程序,并确定4月15日为罢免投票日。
  由于选举法并未明确罢免具体操作方法,颜克约最后选择参考湖南省直接选举细则的有关规定和选举代表的程序。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将操作原则确定为:法律有规定的,一定做到位。
  由于无法联系到米晓东,县人大将申辩通知送达米晓东妹妹处,复印了51人联名的罢免要求以及罢免投票日通知,张贴在第138选区显要位置的二三十处地方,复印件同时送至每一个选民住处。
  4月15日,罢免投票正常进行。经过监票员、计票员一晚上加班,投票结果于次日10点公布:6444人参加投票,5553人赞成,159人反对,732人弃权。其中,投票站现场投票选民3000多人,另外2000多张选票来自流动票箱。
  赞成票远远过半,符合法定罢免条件。15天后,溆浦县人大正式公告:终止米晓东代表资格。选民成功了。
  主角米晓东,身处异乡,未对罢免提供申辩意见。朱湘透露,不久前,米晓东曾打电话告诉他:接受被罢免结果。
专家乐见示范
  面对罢免成功,人大官员也有自己的思考。
  对于罢免理由,颜克约的理解是,人大无权对罢免理由进行事实审查,哪怕只是一句“我们不信任他了”,人大也要启动罢免程序。
  罢免程序一旦启动,人大必须投入人力财力物力。
  以此次罢免为例,县人大机关的预算里根本没有罢免经费,不得不从其他经费中抽调近万元。选举任免联络工作委员会只有三名工作人员,监票员、计票员等不得不晚上加班。
  与颜克约相比,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莫纪宏则较为乐观。他认为,罢免很有意义,“学,不是更好吗?边学边实践,这就是民主的效应。”
  莫纪宏介绍,此前,有些地方人大对罢免理由进行实质审查后决定不启动罢免程序,“可能是法律之外的因素考虑太多,比如考虑政治影响、示范效应等。”
  因此,莫纪宏建议,对于罢免制度今后需要立法明确。
  事实上,即便启动罢免程序,成功的难度系数也很高:需原选区过半选民同意。以138选区为例,50人以上联名并非难事,让7000多选民过半赞成,却很不易,这也迫使罢免组织者不得不大规模“动员”。不过,莫纪宏认为,成功门槛高,可以防止被少数人滥用。  □本报综合报道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