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军叔是名钢铁厂工人,这些日子,他常憋不住尿,有时走路脚还一跛一跛的,除此之外,胸腹和腿都好像被蜘蛛精用蛛丝缠住一样,常有束带感。军叔很纳闷:我整天炼钢,不是立正就是哈腰,是不是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啊?军叔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方才确诊:他的病灶其实在胸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骨外科主任沈慧勇教授说,这位工人老大哥患的是胸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疾病是由于胸椎管横断面积减小而产生的胸髓压迫综合征,直接发病机制是致压物所造成的胸段脊髓的血供循环、感觉和运动传导障碍。它的临床症状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非常多样,除了常见的腰背痛之外,还包括消化不良、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此外,还是许多疑难病的病因之一,如无原因腰痛、糖尿病、慢性胃炎等。但对于专科医生来说,仔细鉴别的话,其实胸椎管狭窄还是会有一些特殊症状,如下肢感觉异常,出现麻木、感觉迟钝、脚踩棉花感、感觉平面等;下肢肌力异常,如无力,行走困难;下肢肌张力增高,出现肌紧张、折刀样痉挛;神经反射异常,如膝、踝反射活跃或亢进,膝、踝阵挛;还有神经根的刺激症状,如胸背部束带感,疼痛;脊髓、马尾循环障碍,出现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括约肌功能障碍,二便困难等。 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原因,80%以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有关,其次为胸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脊柱先天发育性畸形、椎体及小关节增生、氟骨症等。病情发作时,病人可以变换一下姿势,缓解疼痛。 沈慧勇院长提醒说,胸椎管狭窄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一般都不明显,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否则易发生医源性脊髓损伤而致瘫痪等并发症。本文的军叔,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后壁“揭盖式”全椎板切除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后,小便已经能够自主控制,不再滴滴答答,胸腹和下肢的束带感也消失,目前已经重返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 亦农 通讯员 朱素颖 王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