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说起腐败,没什么高深理论,没什么精确数据,但极为朴实、极为形象。民间有一些流传甚广的经典“段子”,就专门讲腐败的。以往,揪出一个局长,已算是个大老虎,会引起不小的震动,甚至会口口相传,让大家议论很久。可如今贪官太多,多得让人难以记住。 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已经和以往有所不同,贪官们更是随着社会转型与时俱进,贪污的规模、腐败的层次、采取的方法都有了不少创造性的发展。最近,被控内幕交易罪、透露内幕信息罪等罪的某女市长,就直言自已不了解证券法,而且不知道这样做会违法。的确,以前的腐败方式大多以权钱交易,很少会以金融操作的方式来贪污。可是,“不学法”、“不懂法”成了时下贪官为自己开脱罪责理由,倒是令人玩味。 以前,贪官大多各自为战,少有同谋合污,更少窝案串案。可自从上世纪最后十年起,结伙抱团逐渐多了起来,动辄就出现“数十人的贪污集团”,进入本世纪后,集团化腐败愈演愈烈。腐败的集团化以地区划分,或形成某地领导班子、某系统里的腐败。而且腐败有市场,某地方官场甚至明码标价官位,甚至更让人惊奇的是,有时根本不是政府部门、商业部门,如教育部门也因为贿赂价格杠杆而成为“学店”。 实际上,最可怕的仍是腐败黑帮化,当年广东所破获的阳江黑帮案,就多多少少有点这味道。而现在又有更高一层次的演变,主要指的是司法系统的“涉黑”,以致警匪勾结、官匪一家,以及在执法过程中使用非法的黑道手段。司法人员和盗贼本是猫鼠关系,可一旦司法人员涉“黑”,成了黑社会的保护伞,甚至成为黑道中的一员,这种腐败就极为可怕! 因一桩校园肇事案而使“我爸是李刚”流行,其主角河北保定北市区公安局副局长李刚近日身陷刑事冤案丑闻,使公安侦查阶段冤假错案层出不穷的现象再映入公众眼帘。目前还不能断定此案中有什么腐败行为,但司法不公导致腐败,倒是有存在的可能性。 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发布会上就强调,当前最大危险在于腐败,需要改革体制。4月5日,新华社刊发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表示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等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他说,当前社会上收送礼金的名目繁多,特别是收送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的风气愈演愈烈,对这一腐败现象,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这次讲话道出温总理的多重思虑,也反证了腐败形式的隐性特征,让大家没意识到收购物卡实际也是一种腐败。 要真正彻底地反腐败,单单依靠纪委的重拳出击还是不行,因为它所执行的是非透明的法外之法,而且各级纪委还接受同一级党委领导,并无独立性。对目前贪赃枉法者,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方法。 温总理提出改革体制,道出解决该问题的核心要素。因为,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制度问题不解决,不腐败也难。换言之,腐败分子也是这个制度的牺牲品。正因为不腐败也难,所以腐败屡见不解,况且不少地方是腐败分子在领导反腐败。 要真正的反腐,根本之法不仅要改革体制,还要开创民主政治之先河,由“主人”监督“公仆”,实行立法、行政、权利的变革……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反腐,也不至于陷入权力斗争的怪圈——在任官员,揪出“前朝的奸臣”;下一任官员,也依然如此。 再说了,贪官也有申诉权利,在司法程度不透明的情况下,老百姓看到的是贪官们认罪态度很好,却看不到他们的辩护词。这还是会留下隐患:我上台,我整你;他上台,他整我,最后不是权力之争,就是丢卒保车。无怪乎,温总理要疾呼——当前最大危险在于腐败,无怪乎,温总理要开出药方——需要体制改革。若不改革权力运作机制,别说反腐,就是共建和谐社会,都会是一句空话。而且,权力是人民赋予,由人民来监督公仆,或人民授权媒体,依法监督政府,都理当理直气壮。到那时,老百姓不只是说说腐败“段子”,而是充分践行主人翁精神,为反腐出谋划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