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时事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湛江新农保政策向失地农民倾斜
人社局向146名省市县领导通报进展和效果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2年12月20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胡新科


  □南方农村报记者 胡新科

  “我是农民的儿子,懂农民。农民靠地吃饭,老了干不动了,心里盼着有个稳妥的依靠。”湛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失业保险科科长杨康华在谈到新农保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时,饱含深情。2009年,湛江坡头区被选为广东第一批新农保试点县区。湛江人社局在开展新农保工作时,一方面站在农民立场想问题,政策向失地农民、基层干部倾斜,让农民尝实惠;一方面利用现代化办公设施,每天向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和湛江各级党政负责人等146名主要领导通报工作进展,敦促后进,力促湛江新农保三年全覆盖。湛江适龄参保人数2248999人,目前已参保人数为2242631人,覆盖率达99.71%,共有796531名6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
失地农民每月得249元
  湛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4%,地方财政较困难。三年全覆盖时间紧,任务重。新农保这一新事物要获得农民支持,就要找到突破口。向失地农民倾斜优惠政策,成了湛江新农保的一大亮点。
  “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想问题。”杨康华介绍,2008年,湛江钢铁项目启动,8个村庄被征地,涉及村民3016户近万人。“失地农民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牺牲,应该让他们先享受社会保障。”杨康华带着两名科员深入村庄两个多星期,走访调研,研究政策,制订了《湛江钢铁基地项目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方案》,将湛江钢铁基地项目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体系,实行“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参保激励”的保障机制。这一机制不仅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也为湛江全面推行新农保政策提供了经验。据杨康华介绍,目前湛江每位失地农民每月能领到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补助共249元。
村干部增发养老金
  杨康华认为,推行新农保,村干部的支持非常重要。“村干部的任务本就很多,推行新农保还需要他们挨家挨户去宣传发动,实在辛苦。”在杨康华的建议下,湛江市麻章区、霞山区、廉江市在制定新农保政策时规定,持有当地人事或民政部门确认的村委级干部(现村党支委和村委“两委”干部及以前的大队干部)和计生专干参保人,领取养老金时,将按其任职年限,每任职一年增发1%的基础养老金。
  考虑到农村重度残疾人、五保户、纯二女结扎户等群体的特殊性,杨康华在制定方案时还提出,以上三类人群均由当地财政按最低缴费档次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这一优惠政策落实后,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让党政一把手都知道
  新农保工作涉及人数多,还要与公安、民政、邮储等众多部门协调。2009年,新农保政策推广之初,由于个别部门对新农保推广工作不重视,进展缓慢。杨康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思想斗争,他想出了一个寻常官员不敢做、也不愿做的办法——通报,向领导施压。
  从2011年开始,湛江人社局养老保险科科员李雪丽每天的工作便多了一项内容——发短信。拿到了当天汇总的新农保进展情况数据,李雪丽便打开湛江市移动政务服务系统,向包括王中丙市长在内的市、县(区)政府负责人发短信,内容以数字为主,一目了然。2012年,“通报”对象还多了包括市委书记刘小华在内的湛江市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等,人数多达146人。“不但要让领导每天都看到自己辖区的推广工作,还要让领导的上级也看到。”杨康华说,“你想想,领导们每天都能看到市、县(区)的开展情况,一旦落后了,领导们就都看到了,谁敢不重视?”
  杨康华“通报”的对象,基本上都是上级,“官都比我大”,所以刚开始不免有所顾虑。让杨康华深感幸运的是,各级领导都“没有责怪我发‘骚扰’短信,反而更加重视新农保工作了”,“一日一报”效果奇佳。
  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杨康华被评为先进个人。但杨康华认为自己只是集体的一个代表,如果没有村干部、各级工作人员的宣传、落实和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湛江市的新农保工作根本不可能推进得这么顺利。“下一步要研究如何提高基础养老金金额,让农民的老年生活更加幸福。”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