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苏晓璇 通讯员简文杨)患上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却苦于无钱医治,海南13岁男孩小吴被迫辍学。当这一情况被网友发上微博后,一场爱心接力也随之展开。由于海南当地的治疗水平有限,近日,这个“接力棒”交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手中,最终小吴在该院成功接受手术,很快将重返校园。 无钱治耽搁两年 据小吴的父亲介绍,2010年7月,正在上五年级的小吴被确诊患上鼻咽纤维血管瘤。在当地医院住了10多天、花了5万元后,囊中羞涩的吴父无奈将儿子带回家。接下来的半年里,他按照别人给的偏方,天天煮草药给儿子喝,希望能控制住病情。然而,天不遂人愿,小吴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还一天比一天严重。 2011年,吴父带着小吴走遍了海南省各大医院,不是被高额的治疗费用吓跑,就是医院方面称尚无能力治疗这种病。2012年的一次检查中,医生发现小吴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已经慢慢长大,并侵入了颅底及海绵窦,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医院为小吴进行了两次介入手术(术前栓塞),但只是暂时控制住了病情,没有办法根治。 考虑到当地治疗水平有限,且小吴的手术风险较大,小吴最终被送到了中山六院。 风险大施微创术 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官萍主任医师介绍,鼻咽纤维血管瘤是一种富含血管的良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经常诱发致命性大出血。但像小吴这样大范围侵及颅内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在临床中并不常见。 张官萍坦言,针对鼻咽纤维血管瘤,介入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出血,提高完整切除率,但由于小吴已经经过两次介入手术,目前肿瘤的血管交通支广泛,再次介入的效果不佳,并且该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风险大,花费也多。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如经鼻侧切开或经颅面联合径路切除肿物,虽然术中暴露肿物充分,可及时止血,但创伤较大,出血较多,面部也会遗留较大疤痕,“患者的瘤体巨大,血供丰富,加上他自身重度营养不良,传统手术风险极大”。 经多科联合会诊,最终为小吴制定了合适的手术方案——采用预置行气管切开,可以有效防止术中及术后血液流入下呼吸道;术中进行双侧颈外动脉夹闭,待术后再放开,可以有效减轻肿瘤部位的血供,减少术中出血;鼻内镜辅助,可保护正常的面容,同时又能很好地暴露术腔,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 张官萍介绍,“手术很成功,已经将累及鼻、鼻窦、翼腭窝、颞下窝及鼻咽等部位的绝大部分肿瘤切除,患者现已可以自如地用鼻呼吸和正常进食,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但小吴还需在三个月后再返院检查恢复情况,届时还需在颅脑外科的配合下进行二期手术,切除累及颅内的部分残留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