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汤健
龙趸是体型最大的石斑鱼,为暖水性海洋底层鱼类,最适盐度25‰-35‰,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等优点。 龙趸鱼苗淡化成功 由于滥捕滥捞,野生龙趸已经难觅踪迹。据何伟华介绍,在2000年前,只有台湾等少数地区掌握龙趸孵化技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只有海南水产研究所实现龙趸规模化人工育苗,其他单位和苗场都是以鱼苗培育为主。佛山市顺德区农业水产站从海南水产研究所引进了一批龙趸鱼苗进行淡化养殖,目前已经掌握完整的鱼苗淡化技术,而且外塘养殖成活率理想。 据介绍,龙趸在每年4月中旬出苗,此时鱼苗规格为2-3cm,等到鱼苗长到5cm规格时,从15‰盐度开始慢慢淡化,淡化过程需要一个月左右。“2-3cm规格时淡化的速度快一些,一天可以降1‰-2‰盐度,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淡化完毕,但成活率不高。从5cm规格淡化,速度要慢一些,两天才能下降1‰盐度,但是成活率高。”顺德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水产工程师段圣和表示,虽然大规格龙趸鱼苗淡化时间远超过小苗,但更加稳妥经济。 经过一个月的淡化,淡水龙趸鱼苗的规格长至7-8cm,正好投苗养殖。原本生长在大海里的龙趸,经过在鱼苗期的淡化培育,能够非常好地适应淡水环境,淡化后的鱼苗价格在20-23元/尾。 据了解,去年佛山市顺德区农业水产站在中山市港口镇、顺德区均安镇、开平市马冈镇进行小面积试养淡化龙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每个地方只养殖了几千尾,总量有一万多尾。龙趸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总体感觉比较好养,值得推广。”何伟华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就目前试养的情况来看,淡水龙趸比较适合池塘精养,投苗密度以2000-3000尾/亩为宜,尽量要求池塘水质清新,有较好的换水条件。 淡化养殖病害少生长快 “我们在试养过程中发现,淡水龙趸比笋壳鱼更耐低温,在珠三角养殖,非极寒天气都可以不用搭棚,可以自然越冬”,何伟华告诉记者,淡水龙趸在10℃时仍能维持生命,直到温度低于8℃时会出现死亡现象。此外,它的耐低氧能力比青斑好,病害也很少,去年三处试养点均没有爆发严重的病害,海水龙趸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腐皮病、寄生虫病等病害,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尚未发现,“这可能是因为在淡水条件下病原菌无法存活,也可能是因为淡水龙趸是新兴的养殖品种,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因此病害较少,这就跟当初南美白对虾、海鲈淡化人工养殖初期一样。”何还介绍,淡水龙趸养殖管理也比较简单,常规管理即可,避免正午阳光直射时投料,建议傍晚投料,每日1-2次。 “我们试养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鱼苗初下塘时应激反应比较严重,去年就有一口塘因此损失了1/3的鱼苗。”何伟华认为,这可能跟鱼苗体质有很大关系,有的鱼苗挺不过来就死掉了,他建议放苗前加大增氧力度即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放苗两三天后,待龙趸适应了池塘环境,即可开始少量投料。由于目前还没有龙趸专用饲料,可以用42个蛋白以上的饲料代替,高蛋白饲料不但料比较低,而且生长速度较快,42个蛋白的料比在2.3-2.5,48个蛋白的料比在1.8左右。“与其他肉食性鱼类相似,淡水养龙趸的料比要比海水养殖高,建议最好用石斑鱼饲料,也可以用海鲈料、生鱼料或者其他海水料。”何伟华告诉记者,去年他们试养时主要用生鱼料。 何伟华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淡水龙趸的养殖周期在一年左右。从7-8cm的淡水龙趸苗经过八个月时间养殖,就有部分可以达到1-1.5斤/尾左右的上市规格,剩下的可以继续养至1.5-2斤/尾左右上市。“5月底投苗,正好可以赶在春节前后出一部分鱼。” 养殖量少价格高 龙趸是海洋中的一种名贵珍馐,它营养丰富,能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争心血管疾病。目前龙趸货稀价贵,在广州水产市场,批发价每斤高达70-90元,稍低时60元。作为名贵的优质海水鱼,由于其货源稀少,除个别市场外,许多农贸市场和肉菜市场水产档均无货供应,主要供应中高档宾馆、酒楼食肆。 由于目前龙趸主要是海水养殖,在批发市场很难保证活鲜供应,即使使用海水晶也只能维持三天左右的贩卖时间。相比海水龙趸,淡水龙趸暂养周期更长,更能卖出价格,且中高档酒楼的食客非常青睐鲜活鱼,淡水龙趸市场接受度更高。“淡水龙趸与海水龙趸的外形、颜色基本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海水龙趸身上的白色斑块发青,而淡水龙趸的白斑偏黄。”何说。 另外,市场上消费的龙趸多为十几到几十公斤的大块头,主要是酒楼切块销售,很难进入家庭消费环节。而淡水龙趸的市场定位是鲜活小规格龙趸石斑鱼,更加有利于消费者选择尝试。即便按照海水龙趸的销售价格来计算,淡水龙趸的养殖收益也相当客观。因此淡水龙趸比较适合有一定资金实力、追求高收益的养殖户。 何伟华还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淡水龙趸是新兴养殖品种,其病害很少,而且迎合国人喜好高档鲜活水产品的习惯。虽然目前还没有成规模的商品鱼在市面上流通,但海水龙趸的畅销就表明淡水龙趸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淡水龙趸前景如何?还有待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