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11版:水产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青岛扇贝价格腰斩养户加工扇贝丁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李玮


  南方农村报讯 近日笔者者探访山东最大的扇贝养殖地,蓬莱长岛的养殖海区,周围几个岛屿的港口内停靠着近百条渔船,海边堆满了刚从海里收上来的扇贝。谈起扇贝的销量,养殖户们的脸上愁云密布,去年能卖到4块钱一斤,今年仅有1.8元一斤,比去年的价格低了将近一半根本不赚钱,为了减少亏损,有养殖户开始加工扇贝丁出售。
 笔者走访几位正在称重量的渔民,一位姓林的渔民称他在海上养殖区一共养了200多亩的扇贝,投入了40多万元,放了3万笼扇贝苗。正常情况下,一笼能收获20斤,共能收获60万斤扇贝。但今年的扇贝由于气温问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一笼只能收获十几斤,总共也就40多万斤扇贝,产量比去年少了不少。
  不仅产量上大大减少,往年较为稳定的每斤4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今年被收购商压到低于两元一斤,对不少养殖户来说,亏本已成定局。笔者了解到,收获几十多万斤扇贝的养殖规模仅是中等水平,最大的养殖户能收获数百万斤扇贝。
  除了直接卖扇贝,加工扇贝丁是另一项主要赚钱方式。扇贝养殖户刘海称他今年养殖了6000多笼扇贝,一笼产量5斤半,他估计今年的产量能达到3万斤左右。一部分带壳直接卖给收购商,另外一部分则加工成扇贝丁再出售。“卖扇贝不如扇贝丁的利润大,不到2元钱一斤,根本赚不了几个钱,减去成本,即使一斤赚一块钱,一万斤的扇贝仅能赚1万元,还要抛去死的、没有成活的扇贝成本,利润太小了。”
  笔者随后调查了解到,在经历了三年的高价市场后,今年的扇贝价格大幅下滑,国内外的订单减少,部分养殖户和加工厂都陷入了窘境。由于价格下滑,销量不畅,很多养殖户不愿意在低价情况下出手。
  “很多扇贝可以打捞了,却仍放在海里养着,小散户们希望等着看看价格能否再涨上去,一旦卖错了价格,就有可能一年没有收成。大多数人都在观望。”当地养殖户称,如果算一算扇贝的苗种、人工费用、船只折旧费、管理费等各种成本,扇贝的收购价要是低于1元/斤,肯定要赔本。但由于扇贝害怕高温,一旦气温升高,密度太大了,扇贝会逐渐死亡,所以只能先处理掉一部分,即使低价也要先卖掉,保住剩下的。
  扇贝售价、销量为何突然双双下滑?笔者咨询了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院士,他称,扇贝价格走低,养殖密度大是主因。另外,出口量减少也是导致收购数量减少的原因。据了解,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贝类出口减少,国内市场需求也不景气,扇贝销路不畅,养殖厂养殖量却有所增加,逐渐造成了供过于求。
  一位研究员告诉笔者,前几年扇贝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扇贝收购价格最高能达到每斤4元。高价吸引了众多养殖户加大投入,扩大养殖规模,在此期间,大连、胶东的扇贝养殖规模连年增长,却出现了大环境不景气,出口不顺畅,导致价格下滑。
(李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制作 --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154
未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部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