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评论/读者之声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贫困申请要演讲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网议
  新闻背景:“想申请助学金,交贫困证明还不够,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家里有多困难,太伤自尊了!”沈阳大学某学院学生小刘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自己最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10月15日《沈阳晚报》)。
  李绍强:贫困生获得救助也是一种权利。他们没有义务,因为获得一种权利而放弃另一种权利——个人的隐私权。而且,保证助学金发放公平的方法有很多,不能没有穷尽所有方法就轻易地逼迫学生放弃自己的权利。
  王祥:英国学者J·弗洛里奥说,“贫穷不是罪恶,只是不方便而已”,这里的“不方便”既是指贫困者在克服贫困的路上会遇到诸多困难、不便,也有更深一层的指向:贫困是自己的,不便与外人道也。
  熊丙奇:应该这样讲,虽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反对这种贴标签的做法,但是研究发现,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是反对这种做法的,而且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贫困家庭的学生,他的内向、自卑、还有比较敏感的情况是更加严重一些。如果我们帮困的过程中伤害到了贫困学生,然后导致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没有迈过这个槛,反而出现了更严重问题的话,那实际上就把一个有爱心的行为变成适得其反了。
  罗晓星:高校存在助学金申请乱象不假,但由此就以一场罔顾贫困生人格尊严的“哭穷比赛”来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无疑是一种仅站在校方立场、希图一劳永逸的懒政行为。
  吴展团:实践证明,处世之中,以弱示人,往往能够最大限度的博得别人的同情心,从而让人对你格外恩惠。也许用这句话来评论并不恰当,但我的本意并非挖苦学生,是谁造成了学生“哭穷”的悲情,大家心知肚明。
 
 
未经南方农村报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